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堪衰病两相缠,更苦悬车尚五年。
羡杀雨中山上水,留他不住竟皈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病痛缠身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不满。他感到自己身心交瘁,尤其是因为五年来的艰难生活而倍感困苦。诗人羡慕在雨中的山间流水,它们自由自在,无法被束缚,而自己却只能在田间耕作,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
注释
- 衰病:衰弱的疾病,形容身体的虚弱。
- 悬车:这里指的是车马,常常用来比喻行旅或奔波的生活。
- 羡杀:极其羡慕,表达了诗人对山上水的向往。
- 皈田:归于田地,指代耕作或生活于田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杨万里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关注社会民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身患疾病,生活困顿。诗人通过描写自身的痛苦与对山水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与生存状态的深切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中的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人对自由的渴望。诗中,诗人用“衰病”形容自身的身体状态,这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直白描写,也暗含了对生存困境的无奈与苦楚。在对比中,诗人将自己与“雨中山上水”进行对照,前者是受限于现实的挣扎,后者则是自然流淌,无拘无束。这种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诗中的“羡杀”一词,浓缩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之情,甚至带有一丝嫉妒。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生活境遇的反思。诗人希望能够像山间的水一样,自在流动,不受环境的束缚,而现实却让他只能沉浸在田地的辛劳中。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自由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共鸣感。这种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正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堪衰病两相缠:诗人感到因衰弱的身体与病痛的交缠而痛苦不堪。
- 更苦悬车尚五年:行旅的艰辛与病痛相互交织,经过五年仍未得到解脱。
- 羡杀雨中山上水:诗人对山间流水的羡慕,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 留他不住竟皈田:尽管向往山水,最终还是只能归于田地,继续耕作。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自身的痛苦与山间水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渴望。
- 夸张:“羡杀”一词情感强烈,强调了诗人的羡慕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身体虚弱与生活艰难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反映出深厚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病: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雨中山上水:象征着自由、自然与生命的活力,代表诗人的理想状态。
- 田地:代表现实的束缚与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可堪衰病”所指的是什么?
- A. 病痛的折磨
- B. 年龄的增长
- C. 生活的压力
-
诗人对“雨中山上水”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羡慕
- C. 无所谓
-
诗中的“留他不住竟皈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漠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但杜甫更关注国家的动荡,而杨万里则侧重于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的向往。两首诗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