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时间: 2024-09-19 21:17:54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

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

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

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王安石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
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
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
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


白话文翻译

在几案前微微言语已经绝绝,群臣们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哀号声中,皇帝的陛下已逝,白色素衣包围着九重殿宇。
天上的仙人游玩已远,宫中的御座不再是往日之景。
最悲伤的是在帷帐中侍奉的那人,已经无法再为未明的衣衫披上。


注释

  • 凭几:在几案前,指坐在案几旁。
  • 微言绝:微小的言语已无法继续,暗指言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悲痛。
  • 涕泗挥:涕泪流下,挥洒不止。
  • 哀号三级陛:哀号声中提到“三级”,指皇帝的等级和地位。
  • 缟素:白色的素衣,代表哀悼的服装。
  • 天上仙游远:天上的神仙已经远去,暗指皇帝已去世。
  • 宫中御座非:宫中原本的御座也不再,象征皇帝的缺位。
  • 帷幄侍:指在帷帐中侍奉的侍者,表达对皇帝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是王安石为已故的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辞,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哀痛。诗中提到的“缟素”是古代丧服的颜色,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悼。“天上仙游远”则是借用古代对死后生活的想象,表达了对仁宗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溪。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社会经济的改善。

创作背景:仁宗皇帝是宋朝的一位明君,他的去世令国家和朝廷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王安石作为当时的重要官员,感受到国君去世的沉重打击,故作此诗以示哀悼。


诗歌鉴赏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是王安石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歌,整首诗用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哀痛之情。诗的开头“凭几微言绝”,即表明了因皇帝去世而使得言语变得苍白无力,传达了深沉的悲痛。接下来的“群臣涕泗挥”,描绘了朝臣们的悲伤场景,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诗中提到的“缟素九重围”,不仅是对皇帝丧礼的描写,也象征着皇帝在世时的权威与地位,而如今只能以白色素衣围绕九重宫殿,形成鲜明的对比。“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则是对皇帝离世后,宫廷气氛的变化的感慨,王安石通过对比,表现出对仁宗的追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更加突出了一种失落感,表明昔日的繁华已不再,遗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皇帝的怀念,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深刻展现了王安石的深厚情感与高超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凭几微言绝:坐在案几前,微微的言语已无法继续,暗含对皇帝的哀痛。
  2. 群臣涕泗挥:群臣因悲痛而流下泪水,表现出对皇帝的深切怀念。
  3. 哀号三级陛:在哀号声中,提到皇帝的高贵地位,强调其重要性。
  4. 缟素九重围:用白色素衣围绕着九重殿,象征着丧礼的庄重与哀伤。
  5. 天上仙游远:天上的仙人已远游,暗指皇帝已离世,令人惋惜。
  6. 宫中御座非:宫中原本的御座已经不复存在,象征皇权的失落。
  7. 最悲帷幄侍:在帷帐中侍奉的那人,最为悲伤,因为失去了皇帝的庇佑。
  8. 不复未明衣:再也无法为未明的衣衫披上,表达出对往日繁华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的离世比作天上仙人的远游,表现出对皇帝的崇敬。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缟素、泪水等意象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传达出深切的哀悼。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的哀悼,表现了对失去的痛苦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思考和怀念的空间。
  • 涕泗:代表悲伤与哀痛。
  • 缟素:丧服的颜色,象征哀悼。
  • 仙游:隐喻皇帝的离世与对来世的想象。
  • 御座:象征皇权的存在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为哪个皇帝作的挽辞?

    • A. 宋仁宗
    • B. 宋英宗
    • C. 宋太宗
  2. “群臣涕泗挥”中的“涕泗”指的是?

    • A. 眼泪
    • B. 口水
    • C. 汗水
  3. 诗中提到的“缟素”是指?

    • A. 红色衣服
    • B. 白色丧服
    • C. 金色铠甲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挽辞与杜甫的《哀江头》均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诗以皇权的失落为背景,杜甫则更多表达对战乱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