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示道原
王安石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
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久居乡野、远离城市生活后,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虽然很少关注繁华的城市生活,但在幽静的山野中,花香四溢,令人陶醉,作者在此静静地饮用云泉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注释
- 久不在城市:指很长时间没有待在城市中,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疏离。
- 少留心怅然:很少关注城市的繁华,因此内心感到怅然若失。
- 幽芳:指幽静地方的花香,形容自然的美好。
- 可揽结:可以采摘、结交,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 伫子:静静地站在那里,表示一种宁静的状态。
- 饮云泉:指饮用山间的泉水,寓意清新与自然。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符合王安石提倡的“以文治国”的理念,也折射出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被称为“熙宁变法”。王安石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思想深邃著称,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低谷期,身心俱疲的他选择隐居于乡村,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转而感悟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示道原》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向往与享受。诗的开篇“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城市繁华的疏离感。这种情感在后面的“幽芳可揽结”中得到缓和,诗人意识到即使远离了城市,也能在自然中找到愉悦与满足。最后一联“伫子饮云泉”更是将诗人的宁静感受推向高潮,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归属与平和。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更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诗中传达的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不在城市:暗示作者长期离开城市,强调与繁华生活的隔绝。
- 少留心怅然:表达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不再在意城市的繁杂。
- 幽芳可揽结:描绘出自然的美好,隐喻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伫子饮云泉: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象征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幽芳”象征自然的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城市与乡野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普遍意义,强调了人们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市:象征繁华与喧嚣。
- 幽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云泉:象征天然的纯净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示道原》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 B. 宁静的乡野生活
-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
“久不在城市”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什么态度?
- A. 热爱
- B. 疏离
- C. 向往
-
“饮云泉”中的“云泉”象征着什么?
- A. 喧嚣
- B. 纯净
- C. 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王安石的《示道原》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王安石的诗中流露出一种淡然与宁静,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富有激情和动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