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2:07:42

身世浑拌醉似泥,酒醒无奈听晨鸡。

词人畏说中年近,壮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

路通南北且休迷。

只愁寒食清明候,鬼馁坟头羡马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作者: 黄景仁 〔清代〕

身世浑拌醉似泥,
酒醒无奈听晨鸡。
词人畏说中年近,
壮士愁看落日低。
才可升沈何用卜?
路通南北且休迷。
只愁寒食清明候,
鬼馁坟头羡马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醉酒后醒来,感慨自己身世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清晨听到鸡鸣,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到中年即将到来,心中充满愁苦。对未来的升沉无所谓卜算,人生的道路通向南北,但不再迷惘。唯独担心在寒食和清明时节,心中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恐惧。

注释

  • 身世:指自己的出身和经历。
  • 浑拌:迷乱、混沌。
  • 晨鸡:清晨的鸡鸣。
  • 畏说:害怕听到(关于中年即将到来的说法)。
  • 壮士:年轻有为的男子。
  • 升沈:指人生的起伏变迁。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
  • 鬼馁:鬼魂的食物,暗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马医:古代指代能医治马的人,象征对生者的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54年-1732年),字季良,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常带有感伤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茫与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景仁中年时期,正值清代盛世,社会安定,但个人在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与内心的迷茫逐渐显露。诗人通过酒醉后醒来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黄景仁的《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以一种惆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身世浑拌醉似泥”,以“醉”开篇,象征着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接着“酒醒无奈听晨鸡”,清晨的鸡鸣唤醒了诗人的思绪,却也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中年的到来似乎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愁苦。

“才可升沈何用卜?”一句,通过对未来升沉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似乎暗示着无论如何努力,命运仍难以掌控。而“路通南北且休迷”则表现出一种豁达,既然道路已经开阔,就不必再迷惘。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寒食与清明,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思考,这种情感在清明节尤为浓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中年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思考,富有哲理而又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世浑拌醉似泥:诗人感到自己的人生如同醉酒般混乱无序。
  • 酒醒无奈听晨鸡:醒来后,听到清晨的鸡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词人畏说中年近:感到中年的到来令人恐惧,似乎暗示着失去青春。
  • 壮士愁看落日低:年轻的壮士也感到愁苦,象征着对未来的无望。
  • 才可升沈何用卜:对未来的升沉没有必要去占卜,暗示人生的不可预知。
  • 路通南北且休迷:无论道路如何开阔,不必再迷失方向。
  • 只愁寒食清明候:在寒食和清明节时,心中愁苦,思念逝去的亲人。
  • 鬼馁坟头羡马医:对生者的羡慕和对逝者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比作混乱的身世,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升沈”和“卜”,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鬼馁”来体现对逝者的思念。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亲人逝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敏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迷茫与无助。
  • 晨鸡: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清醒。
  • 落日:象征生命的衰老与失落。
  • 寒食、清明:代表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晨鸡”指的是什么时间的声音?

    • A. 晚上
    • B. 清晨
    • C. 中午
    • D. 夕阳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乐观
    • B. 无奈
    • C. 消极
    • D. 积极
  3. “只愁寒食清明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事业的成功

答案

  1. B. 清晨
  2. B. 无奈
  3. B. 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黄景仁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黄景仁侧重于中年的迷茫,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悲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景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景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