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塾陈先生故居》

时间: 2025-01-01 13:57:50

百年不可待,当代失人师。

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

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

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东塾陈先生故居
王兰 〔清代〕
百年不可待,当代失人师。
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
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
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

白话文翻译:

这百年时光无法等待,而当今却失去了老师。
翻阅留下的书籍,徒然令人感到悲伤。
《礼记》中的“式闾”理应被尊重,讲学之道不必建祠。
宗派之间的纷争如此复杂,究竟还应该归于谁?

注释:

  • 百年不可待:时间一去不复返,百年不可再等。
  • 当代失人师:当代失去了值得尊敬的老师。
  • 检点遗书在:翻阅老师留下的书籍。
  • 徒令从死悲:只是让人徒然感到悲伤。
  • 式闾应有礼:应该尊重《礼记》中提到的礼仪。
  • 讲学可无祠:讲学不必建造祠堂。
  • 宗派殊纷纠:宗派之间的纷争复杂。
  • 中流更付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传承应归于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可推测其身处清代之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作品多反映对教育及师道的重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可能是在王兰对陈先生故居的拜访中,感慨教育的变迁,尤其是对老师和书籍的怀念。诗中表现出对古代教育的尊重与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过东塾陈先生故居》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王兰通过对故居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师道精神的怀念与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诗中开篇即提到“百年不可待”,以时间的流逝引入主题,强调了教育传承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当代失人师”,暗示了现今社会对教育的忽视和对老师的尊重缺乏。王兰通过“检点遗书在,徒令从死悲”表达了对书籍的珍视,以及对老师离世后的深切哀悼。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式闾应有礼,讲学可无祠”,显示出对古代礼仪和教育的推崇,认为讲学的价值在于知识的传播,而不仅仅是对先贤的崇拜。“宗派殊纷纠,中流更付谁”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宗派之间的纷争,使得教育的传承面临困境。整首诗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有对现代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兰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不可待”:强调时间的无情与珍贵。
  2. “当代失人师”:对现代教育缺乏师道的批判。
  3. “检点遗书在”:对古人智慧的回顾与珍惜。
  4. “徒令从死悲”:感慨离世的老师带来的悲哀。
  5. “式闾应有礼”:提到古代儒家礼仪的重要性。
  6. “讲学可无祠”:强调讲学的本质在于传承,而非形式。
  7. “宗派殊纷纠”:指社会中宗派纷争的复杂性。
  8. “中流更付谁”:对未来教育传承的迷茫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年不可待,当代失人师”,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 反问:最后一句“中流更付谁”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尊重和对当代教育现状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师道和知识传承的思考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年:象征时间的流逝。
  • 人师:象征教师的威严与智慧。
  • 遗书:象征着昔日的知识与文化。
  • :代表传统文化的规范与价值。
  • 宗派:指代当时的文化与教育争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百年不可待”的含义是: A. 时间可以逆转
    B. 时间一去不复返
    C. 时间不重要
    D. 时间是无限的

  2. 诗人对“当代失人师”的态度是: A. 赞同
    B. 失望
    C. 漠视
    D. 不在乎

  3. “宗派殊纷纠”表达了什么? A. 社会和谐
    B. 知识的传播
    C. 文化争执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故乡、传统与教育的不同理解与感受。陆游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时事的忧虑,而王兰则更关注于教育的传承。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