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七窍岂堪频凿,百骸渐觉不仁。
若非右臂作字,乃公已是废人。
白话文翻译: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七窍怎么能频繁地被凿开,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渐渐地感到麻木。
如果不是靠右手书写,恐怕我早已是一个废人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窍:指眼、耳、口、鼻等七个感官的孔窍。
- 岂堪:怎么能够,表示否定和不满。
- 频凿:频繁地开凿,形容身体遭受多次伤害或折磨。
- 百骸:指身体的各个部分,通常用来形容身体的整体。
- 不仁:无知觉或麻木。
- 右臂:指右手,强调书写的能力和重要性。
- 废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隐含了老年人因病痛而感到无奈的普遍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静庵,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的诗风多元,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病痛的折磨后,作者以诗歌表达了对身体虚弱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老年人的病痛和身体的虚弱。开头的“七窍岂堪频凿”,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感官的麻木与身体的虚弱,仿佛在说自己经历了许多磨难,已无法承受更多的折磨。这种对身体状况的直白描述,展现了他对老年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无奈。
“百骸渐觉不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力感,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逐渐失去感觉,暗示了老年人对生命活力的逐渐丧失。最后一句“若非右臂作字,乃公已是废人”,则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和不屈。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依然通过写作来维持自我价值和存在感,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真实地反映了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带给读者深思。刘克庄通过个人的病痛经历,折射出普遍的生命哲学,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窍岂堪频凿:感官频繁遭受刺激,无法忍受。
- 百骸渐觉不仁:身体逐渐感到麻木,暗示疾病的侵袭。
- 若非右臂作字:如果不是通过写作来表达,强调了右手的重要性。
- 乃公已是废人:如果没有书写能力,生活将失去意义,自己将成为无用之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七窍”比作身体感官,形象地表达感官受损的感受。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人身体虚弱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展现了通过文学创作寻求生存意义的执着,反映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七窍:象征感官与知觉,代表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 百骸:象征身体的整体,代表生命的脆弱。
- 右臂作字:象征创造力与思想表达,代表生存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窍”指的是:
- A. 身体的器官
- B. 心灵的感受
- C. 生活的苦闷
答案:A
-
“若非右臂作字”的意思是:
- A. 右手写字很重要
- B. 写字使人快乐
- C. 身体完全无用
答案:C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热爱
- B. 对老年生活的无奈
-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老夫聊发少年狂》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白居易在对老年生活感悟的诗作中,刘克庄更加强调身体的虚弱与无奈,而白居易则展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反思,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却同样触动人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