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落山空独占春,十分清瘦转精神。
雪疏雪密花添伴,溪践溪深树写真。
三弄笛声风过耳,一枝筇影月随身。
吟罢欲断相逢处,恐是孤山隐逸人。
白话文翻译:
在树木凋落、山空寂静之时,我独自享受着春天的气息。虽然身形消瘦,却更加精神焕发。雪花或稀或密,梅花相伴而开,溪水缓缓流淌,树影在水中倒映。悠扬的笛声在耳边回响,手中一根竹杖的影子伴随月光随行。吟唱完毕,心中却想要与人相逢,恐怕是那隐居于孤山的高人吧。
注释:
- 木落:树木的叶子凋落。
- 山空:山中空寂无声。
- 十分清瘦:形容人消瘦得很明显,但精神却很好。
- 雪疏雪密:雪花的稀疏和密集交替出现。
- 溪践:溪水在行走,意指溪水流动的样子。
- 三弄笛声:形容笛声悠扬,回荡三次。
- 筇影:竹杖的影子。
- 吟罢欲断相逢处:吟唱完后,心中向往与人相见。
- 孤山隐逸人:指隐居在山中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卿,号梦阮,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刘克庄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常常传达出一种隐逸的思想。
创作背景:
《梅花》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的动荡年代,诗人身处纷乱的社会中,心向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正是诗人自我期许的体现。
诗歌鉴赏:
《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木落山空独占春”,开篇即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清幽的意境。诗人用“十分清瘦转精神”来表现身心的矛盾,虽身形消瘦,但心灵却得到升华,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态度。
“雪疏雪密花添伴”一句,生动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绽放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典雅的感觉。接下来的“三弄笛声风过耳”,则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笛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隐者的心声。
最后两句“吟罢欲断相逢处,恐是孤山隐逸人”,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出对相逢的渴望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既有孤独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高峰,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山空独占春:树木凋落,山中空寂,正好享受春天的独特。
- 十分清瘦转精神:虽然身体消瘦,但精神状态却更加焕发。
- 雪疏雪密花添伴:雪花时而稀疏,时而密集,梅花恰好相伴其间。
- 溪践溪深树写真:溪水流淌,深处的树影在水中清晰可见。
- 三弄笛声风过耳:悠扬的笛声在耳边回响,仿佛风也为之驻足。
- 一枝筇影月随身:手中竹杖的影子在月光下随行,显得孤独而又洒脱。
- 吟罢欲断相逢处:吟诗之后,心中渴望与人相见的情绪。
- 恐是孤山隐逸人:惧怕自己所想的相逢只是孤独的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坚韧的象征。
- 拟人:将笛声与风的互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韵味。
- 对仗:如“雪疏雪密”,“溪践溪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内心的反思,传达出一种高洁、清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雪:代表寒冷与孤寂。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笛声:代表悠扬与情感的寄托。
- 孤山:隐逸之所,象征独立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木落”是指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树木的凋落
C. 花开的季节
D. 山的崩塌 -
“三弄笛声风过耳”中的“三弄”指的是什么? A. 三次吹笛
B. 三种声音
C. 三个地方
D. 三个朋友 -
诗人希望与谁相遇? A. 朋友
B. 孤山隐逸人
C. 自己
D. 梅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风姿,但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刘克庄的《梅花》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二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