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挹君如玉雪,未易得亲疏。何日深山里,同灯共读书。
白话文翻译:
我如同挹取君子的清白如雪,亲近和疏远之情并不容易。何时我们能在深山之中,共同点灯读书呢?
注释:
- 挹:用手托或捧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托”的意思。
- 君:指文中提到的“妇兄”,可以理解为一位有修养的人。
- 玉雪:比喻纯洁、高尚的品德。
- 亲疏:指亲近与疏远之情。
- 深山:指远离俗世的地方,通常是指隐居或清静的环境。
- 同灯共读书: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求学、交流的情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深山”常被用来象征隐逸和清净的生活环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古代文人常常选择在山林中隐居,寻求心灵的宁静。同时,“同灯共读书”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友情与志同道合的重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明,号天池,宋代诗人,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的风格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著称。刘克庄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多事,社会动荡。刘克庄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高洁友情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的情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通过“挹君如玉雪”的比喻,突出了友人的高洁品德,显示出作者对友谊的珍重与钦佩。同时,诗中“未易得亲疏”一句,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不易,暗含了对真挚友情的期待和渴望。接下来的“何日深山里,同灯共读书”则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挹君如玉雪:将友人比作玉雪,寓意其品德高洁,清白无瑕。
- 未易得亲疏: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建立,亲近和疏远都需要时间和机缘。
- 何日深山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
- 同灯共读书: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友谊和学习的场景,强调了志同道合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玉雪”,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高洁。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设问:通过“何日”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与理想生活展开,表现了对高洁友谊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雪:象征高洁的品德,体现了道德理想。
- 深山:象征隐逸与清净,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灯:象征知识与启迪,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挹君如玉雪”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国家 -
诗中提到的“深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宁静的隐居生活
C. 战争与动乱 -
“同灯共读书”表现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友情与学习的渴望
C.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了山林清静与人际和谐的境界。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答妇兄林公遇四首》与陶渊明《饮酒》: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刘克庄更注重友情的珍视,而陶渊明则更加专注于个人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