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作》

时间: 2025-01-19 14:50:56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著句写清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枕上作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萧白发卧扁舟,
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
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
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
吴牋著句写清愁。

白话文翻译:

我白发苍苍,躺在小舟上,
心中感慨旧日中朝的朋友都已去世。
在万里河山中,我孤独地做着梦,
清晨五点的风雨,映衬出四周的秋色。
郑虔自嘲年老却沉迷于酒,
李广又何妨就算年老不受重用。
我心中仍有年轻时的风采,
用吴牋的诗句表达我的清愁。

注释:

  • 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或指落叶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扁舟:小舟,指作者在水面上漂泊的状态。
  • 中朝:指历史上中朝的旧辈,指旧友。
  • 关河:指长河大川,象征着遥远的距离。
  • 郑虔:指东汉的郑虔,以酗酒著称。
  • 李广:汉代名将,因忠勇而闻名,老去后未受重用。
  • 吴牋:指吴地的诗句,表达情感的载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和恢复中原,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典故丰富,作品传颂千古。

创作背景:

《枕上作》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旧友的追忆。在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困境后,陆游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的怀念,插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诗歌鉴赏:

《枕上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思考。首句“萧萧白发卧扁舟”,描绘了诗人苍老的形象,隐喻着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死尽中朝旧辈流”,则流露出对已故朋友的哀悼,唤起人们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万里关河孤枕梦”一句,诗人通过远方的山河展现自己的孤独与渴望,表明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五更风雨四山秋”,则通过风雨和秋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

转而提到郑虔与李广,诗人虽然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年老的无奈,但更显出他心中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最后两句“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著句写清愁”,则表明尽管岁月已逝,内心的情感依然年轻,仍能以诗歌寄托自己的愁苦和思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感受,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白发卧扁舟:描绘诗人年迈的形象,表达孤独与苍老的感受。
  • 死尽中朝旧辈流:感慨朋友的逝去,表现对人事无常的无奈。
  • 万里关河孤枕梦:以广阔的自然景色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五更风雨四山秋: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表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 郑虔自笑穷耽酒:提及历史人物,反映对年老和饮酒的自嘲。
  • 李广何妨老不侯:以李广为例,表达对年老但不屈服于命运的态度。
  • 犹有少年风味在:尽管年龄增长,内心依然保留年轻的情感。
  • 吴牋著句写清愁:以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流露出内心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岁月的见证,隐喻生命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 意象:通过“风雨”、“关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陆游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的结合,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扁舟:代表着漂泊与孤独。
  • 关河:象征遥远的回忆与无尽的思念。
  • 风雨:代表生活中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 :象征成熟、衰落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孤独? A. 白发
    B. 扁舟
    C. 风雨
    D. 以上都是

  2. 诗中提到的“郑虔”是以什么著称的?
    A. 忍耐
    B. 酗酒
    C. 英勇
    D. 诗才

  3. “犹有少年风味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岁月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枕上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逝去时间和亲人的思念。陆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而杜甫则通过直接的叙述传达内心的悲伤。两首诗在情感深度上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各自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的魅力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