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21 08:35:53

螺鬟拥,粉面映唇朱。

自剪冰绡裁半臂,不教罗袜衬圆趺。

体态共言姝。

多情甚,薢茩即相于。

湘瑟秦箫元有匹,朝云暮雨亦非疏。

长是笑罗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螺鬟拥,粉面映唇朱。
自剪冰绡裁半臂,
不教罗袜衬圆趺。
体态共言姝。
多情甚,薢茩即相于。
湘瑟秦箫元有匹,
朝云暮雨亦非疏。
长是笑罗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容貌和优雅体态。她的发髻如螺旋般盘起,粉色的脸庞映衬着朱红色的嘴唇。她身着轻薄的冰绡衣裙,裁剪到半臂,脚上却不穿罗袜,这样的装扮显得格外妩媚。她的体态和美丽的言辞相得益彰,情深意切,似乎与薢茩(古代的一种草本植物)有着相互映衬的感觉。湘江的瑟声与秦地的箫音本就有其绝配,朝云与暮雨交替变换,却也没有显得疏远。她总是带着如罗敷般的笑容。

注释

  • 螺鬟:一种发髻,形状像螺旋。
  • 冰绡:轻薄透明的丝绸,形容衣料轻柔。
  • 半臂:衣袖裁剪到手臂的一半。
  • 罗袜:细致轻薄的袜子。
  • 圆趺:圆润的腿部,形容女子的腿型。
  • :美丽的女子。
  • 薢茩:美丽的草本植物,象征美好。
  • 湘瑟秦箫:湘江的瑟音与秦地的箫音,代表了两种地域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女子之美和细腻的情感。汪东的诗作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文人墨客对女性美的表现和对情感细腻描写的高峰期。诗中结合了音乐和自然的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优雅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女子外貌和气质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魅力。从“螺鬟拥,粉面映唇朱”开篇,诗人便以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女子的绝代风华。这里的“粉面”与“唇朱”相互映衬,揭示了她的娇美与妩媚。

细节的描写如“自剪冰绡裁半臂”,不仅突显了女子的纤细身姿,也暗示了她的聪慧和个性。后面提到的“体态共言姝”,则更加强调了她的风姿绰约与内涵的统一,这种内外兼修的美使人叹服。

诗中还提到“湘瑟秦箫”,通过音乐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文化的底蕴,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独到见解。最后的“长是笑罗敷”,更是将这份美好与情感的细腻结合,形成了诗歌的高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流畅自然,节奏感强,体现了汪东优雅的诗风和对女性美的深情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螺鬟拥,粉面映唇朱:女子的发髻如螺旋般优雅,脸庞美丽,嘴唇红润。
  2. 自剪冰绡裁半臂:她亲自裁剪的轻薄衣裙,半袖设计展现了她的纤细手臂。
  3. 不教罗袜衬圆趺:脚上不穿罗袜,突显了她修长的腿部曲线。
  4. 体态共言姝:她的气质与美貌相得益彰。
  5. 多情甚,薢茩即相于:她的多情似乎与薢茩相互映衬。
  6. 湘瑟秦箫元有匹:湘江和秦地的音乐本就有相互映衬的美感。
  7. 朝云暮雨亦非疏:朝云与暮雨交替变换,仍显得不疏远。
  8. 长是笑罗敷:她的笑容仿佛像罗敷般迷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湘瑟秦箫”对仗工整。
  • 比喻:诗人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相比较,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展现了人间的美好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螺鬟: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和妩媚。
  • 冰绡:代表轻盈和飘逸,暗示女子的灵动。
  • 湘瑟秦箫:代表音乐之美,传达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螺鬟”指的是: A. 一种发饰
    B. 一种饮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2. “自剪冰绡裁半臂”中的“冰绡”意指: A. 一种草药
    B. 一种衣料
    C. 一种食品
    D.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湘瑟”和“秦箫”象征: A. 不同的饮食
    B. 不同的地方
    C. 不同的音乐
    D. 不同的节日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东的《望江南》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描绘女性之美,但汪东更注重外形与气质的结合,而李清照则突出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