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

时间: 2025-01-06 09:50:41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池濯足惜泉清,
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
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
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
钓鱼谁与话西征。

白话文翻译:

在池边洗脚,珍惜这清泉,
缨带上没有尘埃,仿佛名声显赫。
横木搭成桥,我便独自前往,
茅草搭成的屋子依着小岛,宛如自然成就。
来往的人渐渐少了,谁又能识得我?
无所事事,身心变得轻松自在。
有些像三吴的朱处士,
钓鱼时,谁来与我谈论西征的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濯足:洗脚。
  • :指帽子的带子,象征名声与官职。
  • 横木为桥:用横木搭成桥,表达简朴的生活。
  • 结茅:搭建茅屋,形容隐居生活。
  • 三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朱处士是指朱熹,隐士。
  • 西征:指的是征战西方,或泛指士人远游。

典故解析:
朱处士指的是朱熹,他以隐居和钓鱼而闻名,代表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清泉、自然景色的珍惜,反映出他追求高洁、宁静的隐士生活态度。诗中隐含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辙的《濯缨庵》通过描绘一个清幽的生活场景,传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喧嚣的逃避。诗中开篇即以“临池濯足惜泉清”展现了诗人对清泉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缨上无尘且强名”则隐喻了诗人不在乎名声与权势,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横木为桥便独往”描绘了诗人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而“结茅依岛类天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茅屋的搭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象征了他对自然生活的认同。

随着诗意的深入,“往还渐少人谁识”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感受,诗人意识到自己与世隔绝、无人问津,但这份孤独反而让他感到身心轻松。“寝食无为身转轻”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无为而治的追求,体现了道家的思想。

最后两句提到朱处士,诗人借此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钓鱼的场景更是象征着一种闲适与自在,诗人渴望在这样的生活中与人分享对人生与时局的看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池濯足惜泉清:在池边洗脚,爱惜这清澈的泉水。
  2. 缨上无尘且强名:帽带上没有尘埃,似乎声名显赫。
  3. 横木为桥便独往:用横木搭成桥,我便独自前行。
  4. 结茅依岛类天成:搭建茅屋依着小岛,宛如天生。
  5. 往还渐少人谁识:来往的人渐渐少了,谁能认识我?
  6. 寝食无为身转轻:无所事事,身心变得轻松。
  7. 有似三吴朱处士:有些像三吴的朱处士。
  8. 钓鱼谁与话西征:钓鱼时,谁来与我谈论西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结茅依岛类天成”,将自然与人造的和谐结合比作天成。
  • 对仗:如“往还渐少人谁识”与“寝食无为身转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在表达自然景象时,似乎赋予了自然某种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彰显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泉:象征纯净与自然,代表诗人心灵的追求。
  • :象征名声与地位,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看淡。
  • 茅屋:象征隐居生活的简单与安宁。
  • 钓鱼: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处士”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朱熹
    C. 白居易

  2. 诗人通过“临池濯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珍惜
    C. 对名声的追求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哪个思想流派的影响?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隐逸情怀。
  • 王维《鹿柴》: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苏辙的《濯缨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而陶渊明则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但风格上各有千秋,苏辙的语言更显清新洒脱,而陶渊明则更加平和素朴。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传》

以上是对苏辙《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濯缨庵》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