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赵君偶以微恙乘驼车而行》

时间: 2025-01-14 17:29:13

邻国知公未可风,双驼借与两轮红。

他年出塞三千骑,卧画辎车也要公。

高屋宽箱处豹裀,相逢燕市不相亲。

忽闻中有京华语,惊喜开帘笑杀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赵君偶以微恙乘驼车而行
作者:苏辙

邻国知公未可风,双驼借与两轮红。
他年出塞三千骑,卧画辎车也要公。
高屋宽箱处豹裀,相逢燕市不相亲。
忽闻中有京华语,惊喜开帘笑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邻国的人知道您身体不适,因此借给您双驼,拉着红色的车。他日您出征边塞,骑着三千骑兵,躺在装饰华丽的车上也一定要您随行。高大的屋子宽敞的箱子里铺着豹皮,虽然在燕市相逢,却并不亲近。忽然听见车中传来京城的语言,惊喜之下打开帘子,笑得让人忍俊不禁。

注释

  • 微恙:指身体稍有不适。
  • 双驼:两匹骆驼,借用来代步。
  • 辎车:装载物品的车。
  • 豹裀:用豹皮做的铺盖,象征奢华。
  • 燕市:指燕国的集市,通常是交易和社交的场所。
  • 京华语:指京城的方言或语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四绝闻名,尤其以诗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风格多变,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出使契丹时,表达了他在出使途中身体稍有不适,但仍然受到他国礼遇的复杂心情。诗中折射出当时的外交情势以及诗人对友谊与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借骆驼和车的描写,诗人传达了邻国对于他的关心与礼仪之道,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的交融。诗中提到的“他年出塞三千骑”,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豪情,更是对身为使者的责任感的体现。

而“高屋宽箱处豹裀”、“相逢燕市不相亲”则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虽然身处热闹的集市,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隔阂,暗示了外交的复杂性与艰辛。最后一句“惊喜开帘笑杀人”则是对京华语的亲切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形成了一种温暖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邻国知公未可风:邻国的人了解到您身体不适。
  • 双驼借与两轮红:因此借给您两匹骆驼,拉着红色的车。
  • 他年出塞三千骑:将来出征边境的时候有三千骑兵。
  • 卧画辎车也要公:您躺在华丽的车上也一定要您随行。
  • 高屋宽箱处豹裀:居住在高大的房子里,宽敞的箱子上铺着豹皮。
  • 相逢燕市不相亲:在燕国的集市相遇,却不亲近。
  • 忽闻中有京华语:忽然听到车中传来的京城语言。
  • 惊喜开帘笑杀人:惊喜之下打开帘子,笑得让人无法忍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豹裀”比喻奢华的生活。
  • 对仗:如“高屋宽箱”和“相逢燕市”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邻国”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表现出对诗人的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外交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环境、人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在外交使命中的孤独感与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驼车:象征旅行与交流。
  • 豹裀:象征奢华及尊贵。
  • 燕市:象征交易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京华语:象征故乡的亲切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邻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契丹
    • B. 燕国
    • C. 西夏
    • D. 大理
  2. “双驼借与两轮红”中提到的“红”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
    • B. 车的装饰
    • C. 驼的品种
    • D. 诗的主题
  3. 诗中“高屋宽箱处豹裀”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奢华
    • B. 贫穷
    • C. 孤独
    • D. 友情

答案

  1. A. 契丹
  2. B. 车的装饰
  3. A. 奢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轼更为豪放,苏辙则显得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力量与情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