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时间: 2025-01-01 14:2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白话文翻译:
醉酒离开西楼后醒来已不记得。春梦秋云,聚散之间确实容易。斜月透过半窗,还未睡够。画屏轻轻展开吴山的翠色。衣服上的酒痕和诗中写的字。每一个字句,都是凄凉的情绪。红烛无奈地怜惜自己,夜寒时分只得替人落泪。
注释:
- 醉别:指醉酒后离开。
- 西楼:指西边的楼阁,可能是与情人相聚的地方。
- 春梦秋云:春天的梦境与秋天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
- 斜月半窗:指月亮斜挂在半开的窗户外,暗示时光已晚。
- 吴山翠:指吴山的青翠山色,象征美景。
- 酒痕:指衣服上沾染的酒迹。
- 红烛:指红色的蜡烛,通常用在夜晚,寓意孤独。
- 夜寒:指寒冷的夜晚,增加了凄凉的气氛。
典故解析:
- 西楼:在古代诗词中,楼阁常常是思念、离别的象征。
- 吴山:吴山位于今江苏省,代表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常作为文人雅士的游赏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7年-1051年),字叔迩,号惟白,宋代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柔美,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离别、思念等主题。晏几道的作品常被后人称道,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创作于宋代,时代环境相对安定,文人墨客多有聚会和饮酒作乐,然而在欢聚之后,不免感受到离别的惆怅与孤独。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在醉酒后的迷惘与对往昔情感的唏嘘。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醉别西楼”开篇,点明了离别的情境,充满了瞬息万变的情感。诗中“春梦秋云”将聚散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表露无遗,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斜月半窗还少睡”一句中,斜月透过窗户,映射出诗人未眠的心境,暗示着他对往昔的沉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随着诗句的推进,“画屏闲展吴山翠”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然而这种美丽在“衣上酒痕诗里字”的对比中显得格外凄凉。酒痕和诗句交织出一幅孤独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在美好外表下的内心哀愁。最后“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烛光的微弱与夜寒的冷清交相呼应,象征着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往昔的追忆,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惆怅之感。晏几道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使这首词成为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别西楼醒不记:在醉酒后离开西楼,醒来时却已忘却。
-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春天的梦境与秋天的云彩,人生的聚散确实轻易。
- 斜月半窗还少睡:透过半开的窗户,斜月让人难以入眠。
- 画屏闲展吴山翠:轻松展开的画屏上是吴山的翠色美景。
- 衣上酒痕诗里字:衣服上沾有酒痕,诗句中写的都是情感。
-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每一个字句都流露出凄凉的情感。
- 红烛自怜无好计:红蜡烛惆怅地自怜,却无良策。
- 夜寒空替人垂泪:寒冷的夜晚,蜡烛仿佛替人流泪。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春梦秋云”,将人生的聚散比作梦境与云彩。
- 拟人:如“红烛自怜”,赋予红烛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呼应,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短暂人生的感慨,以及面对孤独和寒冷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楼:象征着思念与聚会的场所。
- 斜月: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迷惘。
- 吴山翠:象征美丽的事物与内心的向往。
- 红烛:体现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醉别西楼”中的“西楼”指什么? A. 一座楼
B. 离别的地方
C. 景色优美的地方
D. 酒馆 -
“春梦秋云”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变化无常
C. 情感的复杂性
D. 诗歌的主题 -
“红烛自怜无好计”中的“红烛”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无奈
C. 爱情
D. 生活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离别与思念,情感细腻而深刻。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更为宽广的视角,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晏几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