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长恨涉江遥》

时间: 2025-01-17 10:26:27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我对这遥远的水域感到惋惜,
于是我向溪边靠近停留。
我闲荡在木兰舟上,不小心驶入了双鸳鸯的水域。
无缘无故,轻薄的云彩暗中化作细雨。
翠绿色的袖子承受不了寒冷,
想要向荷花倾诉我的心声。

注释:

  • 长恨:长久的怨恨或思念。
  • 涉江:过江,渡过河流。
  • 溪头:溪水的尽头,指靠近溪边的地方。
  • 闲荡:悠闲地漂荡。
  • 木兰舟:一种轻便的小船。
  • 双鸳浦:双鸳鸯水域,意指美丽的水面。
  • 无端:没有原因。
  • 轻薄云:轻盈薄弱的云彩。
  • 廉纤雨:细细的雨。
  • 翠袖:青绿色的袖子,指女子的衣袖。
  • 荷花语:向荷花倾诉,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长恨”这个词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了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奈。而“木兰舟”则是古代文人所用的轻舟,象征着自由与闲适。“双鸳浦”意指理想的爱情和浪漫的场景,是许多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中涉及的雨和云的描写,常用来象征愁苦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晏几道,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词常表现出一种柔美、清新、婉约的风格,尤其擅长描写爱情和自然景色,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宋代文人追求细腻情感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水域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思念。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不济的背景下,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通过水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惆怅。开篇“长恨涉江遥”,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怀念。这种思念之情在“误入双鸳浦”的描写中更为明显,双鸳鸯象征着理想的爱情,而此时的“闲荡”则显得无比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作者复杂的情感相映衬,构建了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意境。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诗人借助云雨变化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波动,暗示着无尽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形成了一种“云雨”的情感纠结。而最后一句“欲向荷花语”,更是通过向荷花倾诉来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恨涉江遥:表达了对远方情感的思念。
  2. 移近溪头住:为了追寻思念而靠近水边停留。
  3. 闲荡木兰舟:在舟中悠闲漂流,体现一种无忧的状态。
  4. 误入双鸳浦:不经意间进入理想的爱情场景,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5. 无端轻薄云:无缘无故,轻薄的云彩仿佛在暗示着愁苦。
  6. 暗作廉纤雨:细雨潜移默化,反映出内心的忧伤。
  7. 翠袖不胜寒:女子的衣袖承受不了寒冷,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8. 欲向荷花语:想要向荷花倾诉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无奈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云雨象征思念的情感。
  • 拟人:云和雨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与人心相连。
  • 对仗:如“轻薄云”与“廉纤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思念,展现了在美景之中对爱情的憧憬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恨:象征着难以释怀的情感。
  • 江水:代表着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木兰舟:象征着自由与浪漫的追求。
  • 双鸳:象征着理想的爱情。
  • 云雨:象征着情感的波动与变幻。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的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兰舟”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与闲适
    • B. 忧伤与思念
    • C. 战争与冲突
  2.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这句诗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与欢愉
    • B. 无奈与愁苦
    • C. 期待与希望
  3. 诗中“翠袖不胜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温暖的怀抱
    • B. 寂寞与孤独
    • C. 欢乐的场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表现出的柔情与孤独,和《长恨涉江遥》中的思念情感相似,但李清照的情感更为细腻、直接。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豪放的笔调展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晏几道的细腻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