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无择题袁州东湖卢肇石》
时间: 2024-09-19 21:5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祖无择题袁州东湖卢肇石》 ——任大中 〔宋代〕
白话文翻译:
宜阳的刺史才华横溢,祖无择是个杰出的人物。大旱时只在一处下雨,尽管让人焦灼不安,依然能活下去。公退志向深远,探寻水石的极致。长江北岸的树林,唐代曾有卢子在此发迹。曾经在这林下高高地把簪子解下。岁月已久,成为荒废的废墟,谁还记得那美名?有一块石头几尺长,仍是昔日的遗物。更何况这块石头长久以来受到了泥污,依然坚韧有节。祖无择渡水而见,心中感慨万千。万众一呼,似雷声轰动。地势险峻,岩谷皆为之震裂。幽深的辅郡东河,保留了太华的骨骼。白玉上纹理细腻,雨水常常来洗刷。草藤渐渐缠绕,柳树绿意浓郁。湿润的地方仿佛要喷出泉水,奇怪的是这里也许有隐藏的龙。谁能知道这里无影的龙,偶尔会见微云飘出。几次因夜深吟咏,早晨拉开帘子时月已残。气氛阴暗逼人寒冷,云雾笼罩未及别离。烟雾沉重,风一吹便扫开,独自伫立显得格外突兀。苏武见单于,傲然不屈。众人都是画家,唯我笔拙心怅。祖无择难道不贤良?天涯海角避开谗言。对此忧虑我本应忘却,却发现心情未必愉悦。不能见到娲皇,愿天不再有缺陷。
注释:
- 宜阳: 地名,指宜阳郡。
- 祖无择: 传说中的贤人,因其才智和德行而受到尊敬。
- 焦枯活: 形容在干旱中仍能生存。
- 卢子: 指卢肇,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 簪组: 笔者高贵的身份象征。
- 蛰龙: 隐藏的龙,象征潜藏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大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袁州东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祖无择的敬仰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祖无择的崇敬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篇提到“宜阳刺史才”,引出祖无择的形象,紧接着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干旱与雨水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顽强。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由自然的描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出对“卢子”卓越才华的赞美。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诗句韵律和谐,意象丰富。特别是“万夫一呼聚,挠动雷声揭”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团结的力量,给人以震撼。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寄托了对人事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既向往又忧虑的复杂心情,既渴望追求卓越,又感叹人事无常,最终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宜阳刺史才,祖择之维杰: 介绍祖无择的才华,表明诗人对他的崇敬。
- 大旱雨一方,尽使焦枯活: 描述自然现象,表现生命的顽强。
- 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绝: 表达诗人对祖无择深远志向的赞美。
- 长江北岸林,唐有卢子发: 提到历史人物,连接古今。
- 岁远成荒墟,佳名讵泯没: 反思历史的流逝和名声的消逝。
- 况辱泥涂久,实在坚重节: 表达不屈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的生命和理想。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与干旱: 代表自然的无常与生命的顽强。
- 石头: 象征坚韧与历史的延续。
- 草蔓与柳绿: 象征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祖无择”是谁?
- A. 一位刺史
- B. 一位贤人
- C. 一位文学家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卢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卢肇
- B. 苏武
- C. 祖无择
- 答案: A
-
诗中“万夫一呼聚”表现了什么?
- A. 人的孤独
- B. 团结的力量
- C. 自然的威力
- 答案: B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