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海倦游客,严冬寂寞归。
白沙洲尾阔,黄叶树头稀。
洞古藤悬幔,岩寒草结衣。
青溪流水急,时涌雪花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季的湖海景象,游人感到疲倦,默默返回。白沙洲的尽头显得宽阔,树梢上的黄叶稀疏。古老的洞穴中,藤缠绕着如帷幕般的景象,寒冷的岩石上,草木结成了衣裳。青溪的流水奔涌而急,时不时涌出飞舞的雪花。
注释:
- 倦:疲倦,厌倦。
- 游客:游玩的人。
- 白沙洲:指白色沙滩的洲。
- 阔:宽广。
- 稀:稀少。
- 洞古:古老的洞。
- 藤悬幔:藤蔓悬挂,如帷幕般的景象。
- 岩寒:寒冷的岩石。
- 草结衣:草木因寒冷而结成衣裳。
- 青溪:指清澈的溪水。
- 急:急促,流动迅速。
- 雪花飞:指飞舞的雪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攀龙,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游子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青溪江上》创作于冬季,诗人可能正处于旅途之中,面对严冬的沉寂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青溪江上》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情感。全诗虽然只八句,却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开篇提到“湖海倦游客,严冬寂寞归”,描绘了冬天的游子在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接下来的“白沙洲尾阔,黄叶树头稀”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诗中“洞古藤悬幔,岩寒草结衣”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冬季的自然景象,古老的洞穴与寒冷的岩石相结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冷峻与生命的顽强。最后“青溪流水急,时涌雪花飞”展现了溪水的奔腾与雪花的轻盈,为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在描绘冬日的生命力与宁静之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在严冬中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海倦游客,严冬寂寞归:描绘了冬季的湖海,游人在此地感到疲惫,选择归去,暗示了对游子的孤独感。
- 白沙洲尾阔,黄叶树头稀:白沙洲的宽广与稀少的黄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冬季的萧条。
- 洞古藤悬幔,岩寒草结衣:古洞中的藤蔓如帷幕般悬挂,寒冷的岩石上草木因寒结成衣,表现出冬季的静谧与生机。
- 青溪流水急,时涌雪花飞:青溪流水奔涌而急,偶尔雪花飞舞,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活力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洞古藤悬幔”,藤蔓比喻为帷幕,增添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草结衣”,赋予草木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如“白沙洲尾阔,黄叶树头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季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在严冬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海:象征着广阔与孤独。
- 白沙洲:表现出冬日的宁静与单调。
- 黄叶:代表着秋冬交替的季节感。
- 青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湖海倦游客”中的“倦”是什么意思?
- A. 疲倦
- B. 兴奋
- C. 愉快
- D. 失落
-
诗中“黄叶树头稀”表现了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萧条凋零
- C. 繁华似锦
- D. 暴风骤雨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向往
- B. 游子的孤独与自然的美
- C. 对历史的追忆
- D. 亲情的思念
答案:
- A. 疲倦
- B. 萧条凋零
- B. 游子的孤独与自然的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青溪江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均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孤独,但熊攀龙的作品更强调冬季的冷寂,而王维则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恬淡。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