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盘山示众偈》
时间: 2025-01-17 10:2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盘山示众偈
作者:释道平 〔宋代〕
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暇。
古人恁么说话,大似抱贼叫屈。
普融门下,人人慷慨。
生擒虎兕,活捉狞龙。
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
不是向人誇伎俩,丈夫标致合如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大意是:就像大地支撑着高山,却不知高山的孤独与险峻;就像石头包裹着玉石,却不知玉石的无暇与瑰丽。古人常说这样的话,似乎是冤屈自己。普融门下,人人都慷慨激昂;像是生擒猛虎和狞龙一般。眼里能看到须弥山,耳中能听到大海的波涛。这并不是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本领,真正的男子汉风采本应如是。
注释
- 擎山:支撑山,形容力量大。
- 孤峻:孤独而险峻。
- 抱贼叫屈:抱怨自己受到冤屈,形容一种自我辩解的无奈。
- 普融:佛教用语,表明普遍的融通。
- 虎兕:比喻猛兽,象征强大的敌人。
- 须弥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高大。
- 大海水:象征博大与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道平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以其哲理性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佛教思想和人生哲理,简练而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宗教文化深厚的宋代,社会动荡与思想交融的时代。释道平作为高僧,旨在通过此诗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举盘山示众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诗中“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权力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真实自我的追寻。诗人以“如石含玉”对比物质与精神,强调内在的珍贵与完美。
接着,诗中提到“古人恁么说话,大似抱贼叫屈”,揭示了古人言语的无奈与无力,体现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随后,诗人提到“人人慷慨”,指出在宗教的庇护下,人们的慷慨与勇气并存,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强调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不在于外在的炫耀,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勇气。这种内外合一的境界,正是释道平所追求的理想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通过自然景象,强调内在修为的珍贵与高尚。
- 第三句:批判古人表面上的抱怨,暗示自我辩解的无力。
- 第四、五句:展现信仰带来的勇气与力量。
- 第六、七句:描绘心灵的广阔与深邃,体现对生命的领悟。
- 最后两句:强调真正的男子气概在于内心的修为,而非外在的炫耀。
修辞手法:
- 比喻:“似地擎山”与“如石含玉”,通过类比传达深意。
- 对仗:如“生擒虎兕,活捉狞龙”,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真谛,强调内心的修为与真实的自我,批判表面的虚荣与无谓的争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重与高尚,代表内心的孤独。
- 玉:象征纯洁与完美,内心的珍贵。
- 虎兕、狞龙:象征内心的斗争与挑战。
- 须弥山、大海水:代表心灵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言语的看法?
- A. 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
- B. 古人恁么说话,大似抱贼叫屈。
- C. 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
-
诗中提到的“虎兕”象征什么?
- A. 内心的孤独
- B. 强大的敌人
- C. 追求的目标
-
诗的最后强调了什么?
- A. 外在的追求
- B. 内心的坚定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宿;而释道平的《举盘山示众偈》则强调内心修为与人生的哲理,风格上更为直接与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