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语春光恰好秾,太秾恐怕恼衰翁。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
白话文翻译:
传说春天的光景正好浓烈,然而太过浓烈可能会使衰老的老人感到烦恼。阳光的五彩斑斓无处寻觅,只能在蛛丝的来去之间看到。
注释:
- 传语:传达、告知。
- 春光:春天的景色和光辉。
- 秾:浓艳、繁茂。
- 衰翁:年老的老人,通常指年迈体衰的人。
- 日华:太阳的光华,阳光。
- 五色:五种颜色,形容色彩丰富。
- 无寻处:无处可以寻找。
- 蛛丝:蜘蛛的丝,形容轻盈细腻。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衰翁”一词可以理解为对老年人生命状态的反思,表现出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怀和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壬子正月四日后圃行散四首》是杨万里在春日游园后写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春天光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自然的热爱。第一句“传语春光恰好秾”以“传语”开头,给人一种传递消息的感觉,仿佛在告知读者春天的美好。接着“太秾恐怕恼衰翁”,则引入了对老年人的关心,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无法再享受春光的老人的同情。最后两句“日华五色无寻处,只在蛛丝来去中”,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阳光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强调了春光虽美却难以捕捉的短暂性。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和老年人处境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语春光恰好秾:传达说春光恰到好处,形容春天的景色浓郁而美好。
- 太秾恐怕恼衰翁:然而如果春光过于浓烈,可能会让年老体衰的人感到烦恼。
- 日华五色无寻处:阳光的五彩斑斓让人难以寻找,形容光华的变化。
- 只在蛛丝来去中:这些美丽的光华,仿佛只能在蜘蛛丝的轻盈来去之间才能看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浓烈的色彩,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拟人:通过“恼”字,将春光与衰翁的人性化联系,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悟,传达了对年老人的关心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了生命的活力。
- 衰翁: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引发人们的思考。
- 日华:象征光明与美好,体现了自然的丰富变化。
- 蛛丝:象征细腻与脆弱,表现出对美的捕捉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衰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老的人 C. 春天 D. 动物
-
诗人描绘的春光是: A. 太浓 B. 恰到好处 C. 不存在 D. 太简单
-
“日华五色无寻处”中“无寻处”的意思是: A. 有很多地方 B. 无处可看 C. 随处可见 D. 只有一个地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