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时间: 2025-01-14 01:17:09

前夕船中索簟眠,今朝山下觉衣单。

春归便肯平平过,须做桐花一信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前夕船中索簟眠,今朝山下觉衣单。
春归便肯平平过,须做桐花一信寒。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我离开了船只,今天在余杭的山中行走。昨晚在船上睡觉时,觉得很舒服,今早在山下醒来却觉得衣服单薄。春天过去了,难道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去?我想桐花应该带来一丝寒意。

注释:

  • 索簟:索,指的就是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固定;簟,竹席。这里指在船上用竹席睡觉。
  • 觉衣单:醒来时觉得衣服单薄,暗示天气的变化。
  • 春归:春天结束,春天的景象已经不再。
  • 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兼具自然描写和人生哲理,特别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正值春天结束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游历与感受,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季节更迭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春天结束时的微妙情感。首句“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闲适状态,正是春天的惬意。而“今朝山下觉衣单”则转折,表现出春天的消逝带来的寒意,透出一丝失落。最后两句通过对桐花的提及,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蕴含着对季节变迁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有着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诗中虽无华丽的辞藻,却凭借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真挚,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留有深刻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安静入睡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安宁与恬淡。
  2. 今朝山下觉衣单:转折,突显了天气的变化,春天的温暖不再,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3. 春归便肯平平过: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春天的结束使得生活显得平淡无奇。
  4. 须做桐花一信寒:桐花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带来了一种即将到来的寒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花作为春天结束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季节变迁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安宁,代表着春天的惬意。
  • :代表着自然与恒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桐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带来凉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船上的喧闹
    • B. 船上的宁静
    • C. 船上的危险
  2. “今朝山下觉衣单”中“衣单”是什么意思?

    • A. 衣服多
    • B. 衣服薄
    • C. 衣服重
  3. 诗人提到的“桐花”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春天的结束

答案: 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春尽舍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二者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