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介之》

时间: 2025-01-19 22:31:23

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萧散喜君真有道,驱驰如我久无功。

一鸣遂堕尘埃里,九死余生患难中。

吊影自怜仍自放,钝根不复就磨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无介之 曹勋 〔宋代〕

五年相别改形容,又向潮阳识飓风。 萧散喜君真有道,驱驰如我久无功。 一鸣遂堕尘埃里,九死余生患难中。 吊影自怜仍自放,钝根不复就磨砻。

白话文翻译:

五年来我们分别后,你的容貌有所改变,我又在潮阳见识了飓风。 你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真是得道之人,而我奔波劳碌,却久久无功。 一次失败就让我跌入尘埃,历经九死一生的患难。 我独自怜悯自己的影子,却依然自我放纵,愚钝的根性不再接受磨砺。

注释:

字词注释:

  • 飓风:指强烈的热带气旋,此处可能指自然环境的恶劣。
  • 萧散:形容生活悠闲自在。
  • 驱驰:奔波劳碌。
  • 一鸣:比喻一次失败或挫折。
  • 九死余生:形容经历极大的危险而幸存。
  • 吊影:独自怜悯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无助。
  • 钝根:愚钝的根性,指人的本性或才能。
  • 磨砻:磨砺,指通过努力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

典故解析:

  • 无具体典故,但诗中“一鸣遂堕尘埃里”可能暗喻作者的一次重大失败或挫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此诗可能是曹勋在与友人无介分别五年后,感慨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化而作。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无介的羡慕,以及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自嘲。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我放纵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在经历挫折后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友人的悠闲生活和自己的奔波劳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身境遇的不满。诗中“一鸣遂堕尘埃里,九死余生患难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经历的重大挫折和艰难险阻,而“吊影自怜仍自放,钝根不复就磨砻”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我放纵的情绪。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自嘲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心境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五年相别改形容”,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人容貌的变化。
  • 次句“又向潮阳识飓风”,可能指作者在潮阳经历的艰难环境。
  • 第三句“萧散喜君真有道”,羡慕友人的悠闲生活,认为他得道。
  • 第四句“驱驰如我久无功”,自嘲自己的奔波劳碌却久久无功。
  • 第五句“一鸣遂堕尘埃里”,比喻一次失败就让自己跌入尘埃。
  • 第六句“九死余生患难中”,形容自己经历的极大危险和患难。
  • 第七句“吊影自怜仍自放”,表达孤独无助和自我放纵的情绪。
  • 第八句“钝根不复就磨砻”,表示自己愚钝的根性不再接受磨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友人的悠闲生活和自己的奔波劳碌,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自嘲:通过自嘲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和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身境遇的不满,以及在经历挫折后的无奈和自我放纵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飓风:象征艰难的环境。
  • 尘埃:象征失败和挫折。
  • 吊影:象征孤独无助。
  • 钝根:象征愚钝的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鸣遂堕尘埃里”一句,比喻了什么? A. 一次成功 B. 一次失败 C. 一次旅行 D. 一次聚会

  2. 诗中“萧散喜君真有道”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嫉妒 B. 羡慕 C. 厌恶 D. 同情

  3. 诗中“钝根不复就磨砻”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积极进取 B. 自我放纵 C. 自我反省 D. 自我放弃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和无介之》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曹勋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身境遇的不满,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