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守祈雪二首》
时间: 2025-01-19 22:4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怪来六幕了无风,虚室光摇表里同。端木已飞花委积,老蟾应借色朦胧。忍寒须放儿辈喜,清赏莫令樽酒空。想得明朝呼舞处,森严冠佩大廷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突然间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空荡的房间里,光影摇曳,内外如一。端木上已经飘满了落花,堆积如山,老蟾蜍借着朦胧的月光显得更加神秘。忍受着寒冷,要让孩子们欢喜,清雅的欣赏不要让酒杯空空如也。想象着明天的欢聚场合,大家戴着严肃的冠帽,佩带着华丽的饰品,在大殿中欢呼舞蹈。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幕:指天空的六个方向,即上下四方。
- 虚室:空荡的房间。
- 端木:树名,这里指树枝。
- 老蟾:指月亮,传说月亮中有蟾蜍。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忍寒:忍受寒冷。
- 清赏:清雅的欣赏。
- 樽酒:酒杯中的酒。
- 森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 冠佩:指戴的帽子和佩带的饰品。
- 大廷:大殿。
典故解析:
- 老蟾:古代神话中,月亮被认为是蟾蜍的居所,因此用“老蟾”代指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7-1157),字子建,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某个冬日祈雪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未来欢聚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冬日的夜晚,诗人观察到四周无风,室内光影摇曳,树枝上积满了落花,月亮朦胧,由此引发了对未来欢聚场合的想象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未来欢聚的向往。诗中“怪来六幕了无风”一句,以“怪来”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四周静谧无风的惊讶,同时也暗示了冬日的宁静。“虚室光摇表里同”则进一步以光影的变化来描绘室内的静谧氛围。后两句通过对落花和月光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欢聚场合的想象,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期待和对庄重场合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怪来六幕了无风”:诗人惊讶于四周无风,六幕指天空的六个方向,无风暗示了冬日的宁静。
- “虚室光摇表里同”:室内光影摇曳,内外如一,形容室内的静谧和光影的美。
- “端木已飞花委积”:树枝上积满了落花,形容冬日的萧瑟。
- “老蟾应借色朦胧”:月亮朦胧,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
- “忍寒须放儿辈喜”:忍受寒冷,要让孩子们欢喜,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爱。
- “清赏莫令樽酒空”:清雅的欣赏不要让酒杯空空如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想得明朝呼舞处”:想象着明天的欢聚场合,表达了对未来欢聚的期待。
- “森严冠佩大廷中”:大家戴着严肃的冠帽,佩带着华丽的饰品,在大殿中欢呼舞蹈,表达了对庄重场合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老蟾应借色朦胧”中,用“老蟾”比喻月亮,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忍寒须放儿辈喜”中,将寒冷拟人化,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爱。
- 对仗:“怪来六幕了无风,虚室光摇表里同”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未来欢聚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庄重场合的尊重。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六幕、虚室、光摇、端木、飞花、老蟾、朦胧、忍寒、清赏、樽酒、森严、冠佩、大廷。
- 详细解释:六幕指天空的六个方向,虚室指空荡的房间,光摇指光影摇曳,端木指树枝,飞花指落花,老蟾指月亮,朦胧指模糊不清的样子,忍寒指忍受寒冷,清赏指清雅的欣赏,樽酒指酒杯中的酒,森严指严肃庄重的样子,冠佩指戴的帽子和佩带的饰品,大廷指大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老蟾”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D. 风
- 诗中“虚室光摇表里同”表达了什么? A. 室内的静谧和光影的美 B. 室外的风和光影的美 C. 室内的风和光影的美 D. 室外的静谧和光影的美
- 诗中“忍寒须放儿辈喜”表达了什么? A. 对孩子们的关爱 B. 对寒冷的忍受 C. 对孩子们的责备 D. 对寒冷的享受
- 诗中“想得明朝呼舞处”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欢聚的期待 B. 对过去欢聚的回忆 C. 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D. 对过去工作的回忆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曹勋的其他诗作,如《冬日即事》、《雪后》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诗词对比:可以对比其他宋代诗人的冬日诗作,如苏轼的《冬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等,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曹勋诗集》、《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