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58:04

路出阊江口,江流乱似堆。

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

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出阊江口,江流乱似堆。
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
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从阊江口出发的旅程,江水流淌得如同堆积在一起的杂物。马儿衔着秋天的草去,船只则承载着夕阳的余晖而来。石镜般的天空照耀着大地,云朵像是跨越水面的门扉。前方的路途似乎还没有尽头,经过一段后又徘徊不前。

注释:

  • 阊江口:阊江的出入口,指的是江流的起点。
  • 江流乱似堆:江水流动得像杂乱堆积的东西,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奔腾。
  • 马衔秋草去:马儿嘴里叼着秋天的草,表现出秋天的气息和旅途的悠闲。
  • 船载夕阳来:船上载着夕阳的余晖,意象美丽,象征着落日的宁静。

典故解析:

  • 阊江:古代流行的江河名,常出现在诗歌中,象征着水路的通达与旅行的开始。
  • 云门:在古代文学中,云常被视为天上的门,象征着通往另一个世界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佩兰,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她的诗风细腻、清新,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旅行途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通与游历文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阊江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旅行的情感,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人文的思考。诗人在开篇即以“路出阊江口”引入,展示了出行的开始,紧接着的“江流乱似堆”则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江水的奔腾不息,给人以动感和活力。接下来的“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结合,描绘出一种悠闲宁静的秋日氛围。尤其是“船载夕阳来”,不仅营造出美丽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则将视角上升,云与天的描写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象征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而最后的“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则带着些许哲理,表达了旅途中的迷惘与思考,提醒人们在行进中要时常反思,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在旅途的过程中引发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出阊江口:开启旅程,阊江作为出发点。
  2. 江流乱似堆:江水流动的状态与情感,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3. 马衔秋草去:马儿悠闲地前行,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4. 船载夕阳来:船只上承载着夕阳,寓意着美好与宁静。
  5. 石镜飞天照:天光反射在水面上,形象而生动。
  6. 云门跨水开:云朵如门,象征着通往未知的旅程。
  7. 前途犹未止:旅途依然漫长,充满未知。
  8. 一过一徘徊:在旅途中不断反思,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流乱似堆”,形象生动。
  • 拟人:如“马衔秋草”,赋予动物情感。
  • 对仗:如“船载夕阳来,马衔秋草去”,形成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旅途的思考与自然的观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与哲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阊江:象征出发与旅程。
  • 秋草:代表秋季的宁静与丰收。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石镜:象征广阔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提到的地点是哪个?

    • A. 长江
    • B. 阊江
    • C. 黄河
  2. “马衔秋草去”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情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3. 诗中提到的“云门”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的财富
    • B. 通往未知的旅程
    • C.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梁佩兰的《舟发阊水至饶阳道中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梁佩兰更侧重旅途的感受和时间的流逝,而王维则以静谧的山居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