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汾守郑大夫》

时间: 2024-09-19 20:37:19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隐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隐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白话文翻译:

郑公担任政务,白发如丝;新分的符竹在晋水的岸边生长。
他常常在远郊设立驿站,招待来客,讨论古代的教诲与旧诗。
汉朝的尚书在这里行走,泾谷的隐士碑曾在这里刊刻。
今天我们在湖亭上一起游玩,追怀子美(杜甫)与我们同时的岁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赋政:负责政治事务,执政。
  • 鬓如丝:指头发花白,形容年长。
  • 符竹:一种竹子,象征清雅。
  • 招客:招待来访的客人。
  • 古训:古代的教导和训诫。
  • 尚书:古代官名,指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
  • 泾谷:指泾河流域,隐士的聚集地。
  • 子美:指杜甫,字子美,著名的唐代诗人。

典故解析:

  • 汉庭:指汉朝,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的辉煌。
  • 隐士碑:指的是一些隐士的墓碑,象征着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质朴的风格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复游览湖亭时,借游玩抒发对历史及古人情怀的追忆,尤其是与杜甫的情感关联,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郑公的政务与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崇敬。首联以郑公的形象开篇,点出诗人的怀古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诗中提到的“符竹新分”,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提及汉庭的尚书与泾谷的隐士碑,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厚重感和隐士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与杜甫的时代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子美”的怀念与追思,显示出一种对同代诗人相互欣赏的情感。这种怀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自我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郑公赋政鬓如丝:郑公执政,年华已逝,白发如丝,象征岁月流逝。
  2. 符竹新分晋水湄:新分的竹子生长在晋水河畔,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
  3. 招客远郊常置驿:他在偏远的地区设立驿站,招待来访的客人,体现出他的仁爱与包容。
  4. 论文古训旧笺诗:与客人讨论古训和旧诗,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5. 汉庭行曳尚书履:提及汉朝的尚书,表明对古代士人生活的向往。
  6. 泾谷曾刊隐士碑:隐士的碑刻,象征着隐士文化和追求清高志向的理想。
  7. 今日湖亭共游汎:诗人如今在湖亭游玩,形成与古人共游的对比。
  8. 追怀子美昔同时:怀念与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表达对当时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形成了整齐的对称。
  • 比喻:以“鬓如丝”比喻岁月的无情。
  • 象征:符竹、隐士碑等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文化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郑公的政务生活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表现出对同代诗人杜甫的怀念,展现出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深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郑公:象征着理想的政治家形象。
  • 符竹:象征清雅高洁的人格。
  • 隐士碑:代表追求隐逸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郑公赋政鬓如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郑公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政治的失望

  2. “泾谷曾刊隐士碑”中提到的隐士主要指哪个文化现象? A. 追求名利
    B. 隐逸文化
    C. 政治参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李复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复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