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2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竹二首
作者: 袁燮 〔宋代〕
去年种苍玉,今岁抽华簪。
初萌节已具,欲奋力未任。
雷风驱急雨,滂沱三日霖。
箨龙不许蛰,倏起腾深林。
绕径初戢戢,空篱俄森森。
吾观植物性,惭长岁月深。
此君独超轶,生来气骎骎。
伟哉岁寒种,有此特达心。
大通久不作,进尺退复寻。
对此发幽兴,作诗因自箴。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种下了竹子,今春它已抽出了新芽。
刚刚萌发的节已显现,但我却无法让它茁壮成长。
雷声和风暴驱赶着急雨,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
竹子不允许蛰伏,迅速在深林中腾起。
绕着小径的竹子开始茂盛,空旷的篱笆也变得森然。
我观察植物的性情,惭愧于自己漫长的岁月。
这竹子独自超凡脱俗,天生有着勃勃生机。
伟大的啊,岁寒之际的种子,因有此特达之心。
大通久未生长,只能进尺退复寻。
对此我感到幽兴,因而作诗自我警醒。
注释:
- 苍玉:指竹子,形容其青翠如玉。
- 华簪:比喻竹子的嫩枝,像华丽的簪子。
- 节已具:竹子的节已经形成。
- 箨龙:指竹子的叶子,形象地称之为“龙”。
- 戢戢:形容竹子茂盛的样子。
- 骎骎:形容竹子生机勃勃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燮,字德润,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作著称。他的诗风多描绘自然,表现个人情感,尤其对竹子的热爱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
创作背景: 袁燮在种竹时,观察到竹子的生长过程,激发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进而写下这首咏竹之作。
诗歌鉴赏:
《咏竹二首》是袁燮对竹子的赞美之作,通过对竹子生长的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然生命的敬仰以及自身的反思。诗中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发芽,再到茂盛的状态,展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在雷雨天气中的坚韧;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惭愧和对竹子生长的赞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种苍玉,今岁抽华簪。:作者回忆自己去年种下竹子,今年它已开始生长。
- 初萌节已具,欲奋力未任。:竹子初萌发出节,但作者感到自己无法使其茁壮成长。
- 雷风驱急雨,滂沱三日霖。:描绘暴风雨天气,竹子在严酷的环境中仍然生长。
- 箨龙不许蛰,倏起腾深林。:竹子在雨水的滋养下,快速成长,不愿停滞。
- 绕径初戢戢,空篱俄森森。:竹子围绕小径,变得茂密,环境也随之变化。
- 吾观植物性,惭长岁月深。:作者感慨植物生命的强韧,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
- 此君独超轶,生来气骎骎。:赞美竹子生机勃勃,超越凡俗。
- 伟哉岁寒种,有此特达心。:感慨在严寒中仍能生长的竹子,体现了特有的气质。
- 大通久不作,进尺退复寻。:表达对竹子成长的期盼和渴望。
- 对此发幽兴,作诗因自箴。:因竹子的生长而激发灵感,借此警醒自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华簪,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竹子“腾起”的动作,生动描绘其生长。
- 对仗:如“进尺退复寻”,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我修养与成长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雷风急雨:象征自然界的严峻环境。
- 岁寒:象征逆境中的生存和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袁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华簪”比喻什么?
A) 竹子的嫩枝
B) 诗人的心情
C) 雨水
D) 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雷风驱急雨”表现了什么?
A) 竹子的脆弱
B) 自然的严酷
C) 诗人的忧虑
D) 竹子的美丽
答案:
- B) 宋代
- A) 竹子的嫩枝
- B) 自然的严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竹》 by 陆游:同样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风格迥异。
- 《竹石》 by 赵朴初:通过竹子表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对比:
- 袁燮的《咏竹二首》与陆游的《咏竹》在表现竹子的精神上有相似之处,但袁燮更侧重于竹子的生长过程,陆游则突出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反映出各自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