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虔州八境图》八首
作者: 苏轼
坐看奔湍遶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
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坐在高楼上观看奔流的水,感受到快乐与无忧的场景。诗中提到的“三犀”是指三位犀利的人物,他们都曾在秦地做过太守;而“八咏”则是将这份情感与沈隐侯的诗作相联系,表示一种志同道合的惬意。
注释:
- 奔湍:奔流的急水。
- 石楼:指高耸的楼阁。
- 使君:指代地方官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朋友或知己。
- 三犀:指三位有才华的人,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或文人。
- 秦太守:指古代秦国的地方官员。
- 沈隐侯:指沈约,南朝诗人,以隐逸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豪放,题材广泛,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虔州八境图》创作于苏轼被贬虔州期间,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和保持乐观态度的情怀。这首诗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展现了苏轼的个性和情感。在诗中,坐看奔湍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在面对人生的波折与不如意时,苏轼选择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体现了他超然的精神境界。通过对“石楼”的描绘,诗人表现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与友人的相会则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三犀的提及暗示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而沈隐侯的引用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共鸣与情感的连接。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看奔湍遶石楼:坐在高楼上,观看急流的水环绕着石楼,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观景状态。
- 使君高会百无忧:与友人高兴地相聚,不再有任何忧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三犀窃鄙秦太守:三位才子(犀利之人)曾在秦地做过太守,暗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八咏聊同沈隐侯:八首咏叹的诗歌与沈隐侯相同,强调共同的情感与思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奔流的水比作人生的奔波,寓意深刻。
- 意象:诗中用“奔湍”、“石楼”构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对友人聚会的珍惜以及对才华横溢之人的钦佩,反映出他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奔湍: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石楼:象征着坚韧与高昂的志向。
- 三犀:代表着智慧与才华。
- 沈隐侯:象征着隐逸与诗人精神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虔州八境图》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三犀”在诗中指代的是: A. 三个地方
B. 三位有才华的人
C. 三种动物
D. 三个历史事件 -
诗中提到的“石楼”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疲惫
C. 志向与坚韧
D.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虔州八境图》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体现了个人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