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时间: 2025-01-17 10:0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
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是时风雨过,蔼蔼云归麓。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
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秋风起鸿雁,我亦继华躅。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相见南新道,青衫垂破幅。早知事大缪,恨不十年读。
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今年复为僚,旧好许重续。
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共为湖山主,出入穷涧谷。
众驰君不争,人弃我所欲。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
白话文翻译
昏昏沉沉的梦中,我被这六月的闷热所困。
你的诗如同清风,吹散了我早上的疲惫。
登高远望得到了美好的句子,江水洁白映照着湖面。
我袖手旁观,默默无言,心中早已积聚了很多诗句。
此时风雨刚过,浓云回归山麓。
稀疏的星星伴着微月,金色的火光与星光争辉。
可惜这清丽的景色,转瞬即逝不可追逐。
归来阅读你的诗,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不禁想起少年时,声名在场中争辉。
文采如翻水般迅速,赋作时手势优雅而快。
秋风起时鸿雁南飞,我也跟随华表的踪迹。
谁知你却在荆山独自哀泣。
在南新道相见,青衫破旧。
早知世事如此无常,恨自己不早十年读书。
莫要嫌弃冯唐年老,终究还是胜过贾谊的哭泣。
今年我又成为你的同僚,旧日的情谊可以重续。
升沉之间何必多说,都是蛮荒与触动。
我们共同成为湖山的主人,出入于幽深的山谷。
众人奔走而你无争,我却抛弃了所欲。
何时在神武门前,相约共挂冠服?
注释
- 昏昏:形容昏沉的状态。
- 溽:湿热,指夏季的闷热天气。
- 君诗:指朋友的诗作。
- 袖手:比喻不参与,旁观。
- 默稿:内心默默构思的诗稿。
- 苍苍:形容云的状态。
- 疏星带微月:形容夜空中星星稀疏,微微的月亮。
- 金火:指星光或灯火。
- 冯唐:指冯唐,唐代文学家,以老而识广著称。
- 贾谊:西汉文学家,以悲愤著称。
- 神武门:古代宫殿的一个门,通常象征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散文、书法艺术成就卓越,被誉为"三苏"之一。苏轼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兼具哲理和社会关怀,风格奔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与友人刘景文相聚后创作的,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苏轼对友谊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便以“昏昏堕醉梦”引入,突显了他在夏日午后的慵懒状态,接着通过“君诗如清风”表达了友人诗作带来的清新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中“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清丽,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不仅沉浸于当前的美景,也回忆起往昔的少年时光,那时的“声价争场屋”体现了他对曾经辉煌时光的追忆和对自我的反思。而“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则表现了他创作的灵感与速度,流露出对文才的自信。
最后,诗中反复提到的友谊与相聚,展现了苏轼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珍重。同时,诗的末尾“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则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昏昏堕醉梦:描绘了一个昏沉的状态,暗示了诗人沉溺于梦境。
- 奈此六月溽:强调六月的湿热,增添了夏日的感觉。
- 君诗如清风:赞美友人的诗作,如同清风般让人神清气爽。
- 袖手独不言:表达了诗人沉默的反思,内心充满诗句。
- 惜哉此清景:感叹眼前美景的短暂与不可追逐。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昏昏”与“清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情感的转变。
- 拟人:将诗作比作清风,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象征:神武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友谊、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豁达的心态。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着诗作的清新与灵动,表现出诗的魅力。
- 湖山:代表自然景色,寓意诗人心中的理想与归属。
- 青衫:象征友人的身份与经历,增添了人文气息。
- 神武门:象征权力与未来的期望,暗示人生的追求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诗如清风”是指什么? A. 诗人对朋友的赞美
B. 诗人的诗作
C. 自然的清风 -
诗中提到的“神武门”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友谊
C. 权力与未来的期待 -
诗人对往昔的态度是: A. 怀念与惋惜
B. 无所谓
C. 忘却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自然诗歌对比:苏轼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常表现个体的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