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
时间: 2024-09-19 21:5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有天赐之福,像那流淌的玉泉一般清澈。
为何陶彭泽(陶渊明)在酒中寻乐,却常常没有酒可言呢?
那些仙人和道士,难道真需要繁华的生活来养活自己吗?
只要能去除荆棘,就不必担忧梨树和枣树的歉收。
我今年六十一岁,夕阳的影子渐渐薄弱。
年末似乎有所收获,却又感到一切又在散失。
就像那千丈松树,常常苦于杂草的缠绕。
我养活自己在寒冷的冬季,终将有解脱的时年。
粮食快要吃光了,才发现饥饿的老鼠在迁移。
你们两个真是我的客人,虽不醉却也感到陶醉。
注释
- 天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象征福气。
- 陶彭泽:指陶渊明,他以隐逸生活和爱酒著称。
- 仙人、道士:指追求长生不老的人,通常被认为不需要世俗繁华。
- 荆棘:比喻困扰和障碍。
- 颓景:指衰老的景象。
- 岁寒枝:指在寒冷的季节中仍能生存的树木,象征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广泛涉及政治、哲学、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苏轼心中理想的隐士形象,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天禄”和“流玉泉”来引入,表现了苏轼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接着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
诗中“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年尾时光的感慨,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千丈松”与“弱蔓缠”之间的对比,象征着人的坚持与困扰,表达了人虽面临困境,但仍然坚韧不拔的信念。
结尾的“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幽默,表现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自嘲式的幽默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有天禄:我生来就有一种天赐的福气。
- 玄膺流玉泉:就像那清澈流淌的玉泉。
- 何事陶彭泽:为何陶渊明却常常没有酒可喝?
- 乏酒每形言:在每次说到酒时都显得无奈。
- 仙人与道士:那些追求长生的人。
- 自养岂在繁:难道真的需要繁华的生活来维持?
- 但使荆棘除:只要去掉生活的烦恼。
- 不忧梨枣愆:就不必担心丰收的歉收。
- 我年六十一: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 颓景薄西山:夕阳的影子逐渐变得微弱。
- 岁暮似有得:年终似乎有所收获。
- 稍觉散亡还:但又感到一切都在逐渐失去。
- 有如千丈松:就像那高耸的松树。
- 常苦弱蔓缠:始终受到杂草的纠缠。
- 养我岁寒枝:我在寒冬中维持生计。
- 会有解脱年:终将有解脱的时光到来。
- 米尽初不知:粮食快要吃光了却没有察觉。
- 但怪饥鼠迁:只怪饥饿的老鼠在四处迁移。
- 二子真我客:你们两个真是我的客人。
- 不醉亦陶然:虽不醉却也感到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丈松”比喻坚持与坚韧。
- 拟人:将“荆棘”拟人化为生活的烦恼。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淡泊的态度,展现了即使在衰老和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和豁达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天禄:象征着好运和福气。
- 流玉泉:代表清澈和纯净的生活。
- 千丈松:象征坚韧与坚持。
- 荆棘:比喻生活中的障碍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陶彭泽”指的是哪位著名的隐士?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米尽初不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无奈
C. 生活的乐趣
D. 生活的变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诗歌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与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享受自然的宁静与恬淡。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