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鹭下遥水,青铜绝纤埃。
窥鱼风色定,移渚客声来。
事傃明明遣,樽临渺渺开。
静怜閒意好,为过夕阳回。
白话文翻译:
白鹭飞下遥远的水面,水面如青铜般清澈,没有一丝尘埃。
它们在水中窥视着鱼儿,风的颜色也因此变得宁静,
岸边的客人们的声音渐渐传来。
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清晰明了的,
酒樽旁的景色显得渺小而开阔。
静静地怜爱这悠闲的意趣,正好在夕阳下回眸。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鹭:一种水鸟,象征清雅和宁静。
- 遥水:远处的水面,代表一种开阔的自然景观。
- 青铜:用来形容水的颜色,清澈而无杂质。
- 纤埃:细小的尘埃,指水面的干净。
- 窥鱼:指用目光观察水中的鱼,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渚:小洲,水中小岛,象征宁静的栖息处。
- 樽:酒杯,象征饮酒的乐趣。
- 渺渺:形容远处的景象,显得空旷而迷离。
- 静怜:安静地怜爱,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心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子文,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裳游览东湖时,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寄情于自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东湖留题 鹭下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白鹭在湖面悠然自得的场景,以及湖水的清澈和宁静。诗的开篇便以“白鹭下遥水”引入,既描绘了白鹭的形象,又通过“青铜绝纤埃”的比喻,表现出水面如镜的清澈之美,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纯净。接下来的“窥鱼风色定”,通过动静结合,表现出白鹭的灵动与湖面的静谧,渲染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氛围。
诗中“移渚客声来”则引入了人声,打破了单一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最后两句“静怜閒意好”为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意趣的珍视与喜爱,仿佛在夕阳的余晖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鹭下遥水:白鹭飞下来,落在远处的湖水上,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美。
- 青铜绝纤埃:水面如同青铜般清澈,没有一点尘埃,强调了自然的纯净之美。
- 窥鱼风色定:白鹭在水中观察鱼,风的平静使得一切都显得宁静。
- 移渚客声来:岸边传来游客的声音,打破了水面的静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事傃明明遣:事情显得清晰明了,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象是鲜明的。
- 樽临渺渺开:酒樽旁的景色显得渺小而广阔,表现出一种心境的开阔。
- 静怜閒意好:安静地欣赏这种悠闲的意趣,表现了诗人的心态。
- 为过夕阳回:在夕阳的映照下,心中生出一种温柔的惆怅,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青铜,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使白鹭、风等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的对仗结构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纯洁、高雅,代表自然中的灵动。
- 遥水:象征广阔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开阔。
- 青铜:象征清澈透明,代表自然的美好。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带有一丝惆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鹭”象征什么? A. 高洁 B. 迷惘 C. 忧伤
答案:A -
“青铜绝纤埃”中的“绝”字意为? A. 绝对 B. 无 C. 只有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樽”是指什么? A. 酒杯 B. 竹子 C. 椅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鸟鸣与山水的有机结合。
- 李白《庐山谣》: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然的壮丽,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东湖留题 鹭下亭》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