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喜晴》
时间: 2025-01-19 22:4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山亭 喜晴
作者: 王策 〔清代〕
过了春分,酒幔香篝,总被雨工缠搅。
落尽樱桃,湿尽棠梨,天也没些分晓。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
遥眺。见塔碧空烟,楼红晚照。
从此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一齐都扫。
柳巷吹箫,绣野呼鹰,换却他乡怀抱。
鸭绿痕恬,便放得古塘归棹。
更好。竹篱外小红绽了。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境描绘了春分过后,雨水缠绞着生活,樱桃花落尽,棠梨湿透,天气仍然不明朗。在这样的氛围中,听着雨声和风声,忽然听到晴天的鸟儿啼鸣。远眺之际,看到塔楼在碧空烟雾中,红楼在晚霞映照下。自此,蝴蝶的飞舞和黄莺的鸣叫,抑郁的月亮和愁苦的花朵,都一扫而空。柳巷中传来箫声,绣野呼唤着鹰,换来了对他乡的思念。鸭绿江的痕迹安静,如此便可以放下心事,划船归故乡。更美的是,在竹篱外小红花绽放了。
注释
- 酒幔香篝:酒宴的帷幔和香气的篝火,形容欢愉的聚会气氛。
- 棠梨:一种常见的梨树,常用于描写春天的美好。
- 弄晴啼鸟:晴天的鸟儿在鸣叫,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柳巷:柳树成荫的小巷,常代表优雅和幽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在唐诗宋词中,春天、雨水、鸟鸣常常被用以描绘自然之美与情感的交汇。王策在这首诗中运用这些元素,传达春雨过后的清新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气候变化之时。诗人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燕山亭 喜晴》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开篇便以“过了春分,酒幔香篝”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总被雨工缠搅”,暗示了春天的多变与无常。落尽的樱桃与湿透的棠梨,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凋零,给人以惆怅之感。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从雨中的沉闷到晴天的愉悦转变,带来了希望与生的气息。远望“塔碧空烟,楼红晚照”的景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寓意着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在“柳巷吹箫,绣野呼鹰”中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表达了对他乡的思念。诗句的最后,竹篱外的小红花绽放,象征着新的生命开始,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春分,酒幔香篝:春分节气已过,聚会的欢愉气氛。
- 总被雨工缠搅:然而春雨却不断打扰着这些欢愉。
- 落尽樱桃,湿尽棠梨:春天的花果已落尽,景象湿润而迷离。
- 天也没些分晓:天气依然模糊不清,令人困惑。
-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在雨声与风声中,突然听见鸟儿在晴天欢唱。
- 遥眺。见塔碧空烟,楼红晚照:远远眺望,看到塔楼在碧空烟雾中,红楼在晚霞的照耀下。
- 从此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一齐都扫:从此,蝴蝶和黄莺的舞动,抑郁的月亮与愁苦的花朵一并消散。
- 柳巷吹箫,绣野呼鹰,换却他乡怀抱:在柳巷中箫声悠扬,绣野中呼唤着鹰,换来了对他乡的思念。
- 鸭绿痕恬,便放得古塘归棹:鸭绿江的痕迹安静,放下心事,划船归故乡。
- 更好。竹篱外小红绽了:更美的是,竹篱外的小红花绽放了。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听雨听风”,使自然现象具备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景物的描写中常常隐含着情感的寄托,如鸟鸣象征着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新生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带来了短暂的愁苦。
- 樱桃与棠梨: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消逝,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鸟鸣:象征着晴天的希望与生机。
- 柳巷:代表着幽静与优雅的环境。
- 小红花:象征新的开始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幔香篝”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的聚会
B. 寂寞的思念
C. 忧伤的回忆 -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中的“弄晴”主要指什么? A. 让雨停
B. 让鸟鸣
C. 天气转晴 -
诗中写到的“柳巷”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热闹
B. 忧伤
C. 幽静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雨,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希望,而王策则更为细腻地表现了春雨带来的复杂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策则表现出对生活的期待与对故乡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策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