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时间: 2025-01-01 10:4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焦山
作者: 曹龙树 〔清代〕
金山见寺不见山,
焦山见山不见寺。
山城四立抱寺门,
竹树藤萝锁幽翠。
波涛之中无波涛,
天地之外有天地。
白云黄叶今古情,
温岩纡谷中和气。
我来此间得静观,
但见林杪危樯纷来去。
扫苔何处问焦君,
一枕石床消万虑。
莫管烟岛茫茫,
海市蜃楼幻奇异。
白话文翻译:
金山的寺庙只看得见寺,却看不见山;而焦山却能看见山,却看不见寺。山城四面环绕着寺庙,竹树和藤萝将幽静的翠绿包裹。波涛翻滚中似乎没有波涛,天地之外又有另一片天地。白云和黄叶承载着今古情怀,温暖的岩石和曲折的山谷中散发着和煦的气息。我来到这里静静观赏,但只见树梢间高耸的帆船来来往往。扫苔何处去问焦君,躺在石床上消除万千烦恼。不要去管那遥远的烟岛,海市蜃楼亦是奇异幻景。
注释:
- 金山:指金山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此处用以作对比。
- 焦山:指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著名的风景区。
- 竹树藤萝:描绘了山中植物的繁茂景象。
- 波涛之中无波涛:强调宁静的状态,虽有波涛却显得安静。
- 扫苔何处:指诗人想要去问焦山的主人(焦君)在哪里。
- 烟岛:指远处的岛屿,常用来形容朦胧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龙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为主,语句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曹龙树游览焦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以焦山为背景,反映出对环境美的欣赏及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焦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焦山的秀丽风光和宁静的氛围。开篇对比金山与焦山,突出了焦山的独特之处。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如“竹树藤萝锁幽翠”、“波涛之中无波涛”,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诗的中段通过“白云黄叶今古情”,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最后,诗人提到一枕石床,暗示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安宁,强调了自然对人的治愈作用。同时,“莫管烟岛茫茫,海市蜃楼幻奇异”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不再拘泥于现实的纷扰,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
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炼,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山见寺不见山:金山寺只看得见寺庙,而看不到山的壮丽。
- 焦山见山不见寺:焦山却能让人看到山的风景,却看不到寺庙。
- 山城四立抱寺门:山城四面环绕着寺庙,形成一种保护。
- 竹树藤萝锁幽翠:竹树和藤萝将幽静的绿色景象锁住。
- 波涛之中无波涛:在波涛翻滚的环境中,似乎又是静止的状态。
- 天地之外有天地: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天地,暗示无限的可能。
- 白云黄叶今古情:白云和黄叶承载了古今的情感。
- 温岩纡谷中和气:温暖的岩石和曲折的山谷中散发着和谐的气息。
- 我来此间得静观:我来到这里,静静地观察。
- 但见林杪危樯纷来去:只见树梢间高耸的帆船来来往往,展现了自然的动态。
- 扫苔何处问焦君:想要去问焦山的主人(焦君)在哪里。
- 一枕石床消万虑:躺在石床上,消除内心的烦恼。
- 莫管烟岛茫茫:不要去管遥远的烟岛。
- 海市蜃楼幻奇异:海市蜃楼是奇异的幻影,暗示着不可捉摸的美。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金山与焦山的对比,突出焦山的独特之美。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竹树藤萝”、“白云黄叶”,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 比喻:将“海市蜃楼”作为幻影的象征,表现了对虚幻世界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金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寺庙的庄严。
- 焦山: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竹树藤萝: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生机。
- 波涛:暗示着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
- 白云黄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烟岛:远方的幻影,象征着梦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焦山的主要景观是? A. 寺庙
B. 山水
C. 草地
D. 沙漠 -
填空题:诗中提到“扫苔何处问_____”,请填写缺失的词。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波涛之中无波涛”表明了外界的喧嚣。(对/错)
答案:
- B
- 焦君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曹龙树的《焦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孤独中的自省,而曹龙树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