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戏和友人春思原韵》

时间: 2025-01-19 18:09:28

屈指又花朝。

愁绪难捎。

东风吹绿柳千条。

无怪楼头年少妇,争不魂销。

残漏正迢迢。

梦也寥寥。

春寒独耐可怜宵。

料得人儿应未寐,衾拥灯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指又花朝。愁绪难捎。东风吹绿柳千条。无怪楼头年少妇,争不魂销。残漏正迢迢。梦也寥寥。春寒独耐可怜宵。料得人儿应未寐,衾拥灯挑。

白话文翻译:

又到了花朝节,指头一算,心中的愁绪难以传递。东风吹拂,万条柳枝变得青翠。难怪楼头的年轻少妇们,个个都沉浸在失魂落魄之中。时光流逝,夜色渐深,梦境也显得稀疏。春寒的夜晚,独自忍耐着这可怜的时光。想必那个人也未曾入睡,正用被子依偎着灯火。

注释:

  • 屈指:弯曲手指,意指计算时间。
  • 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二,古时庆祝春天的节日。
  • 愁绪:愁苦的情绪。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万物复苏。
  • 年少妇:年轻的已婚女性。
  • 魂销:指心神失落。
  • 残漏:指时光的流逝。
  • 迢迢:形容距离远。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被子。
  • 灯挑:用灯光照亮。

典故解析:

  • 花朝节:古代的花朝节是一个欢庆春天的节日,常常与春天的情感相联系,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愁苦。
  • 东风:在古诗中常用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带来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榕,清代诗人,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可能是潘榕在花朝节期间,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内心的愁苦而作。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同时也是思念与情感交织的时节。

诗歌鉴赏:

这首《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内心的愁苦。开篇以“屈指又花朝”引入,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来临,带着淡淡的忧伤。接着“东风吹绿柳千条”,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然而“无怪楼头年少妇,争不魂销”则转向内心的失落与思念,显示出年轻少妇在春天的感伤与情绪波动。

“残漏正迢迢,梦也寥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梦境的稀疏,仿佛在诉说一份无奈的孤独。而最后几句“料得人儿应未寐,衾拥灯挑”则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某个特定人的思念与关心,情感真挚而细腻。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心中的愁苦相交织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屈指又花朝:指时光的流逝,花朝节又到了,表示春天的来临。
  2. 愁绪难捎:内心的愁苦难以言表。
  3. 东风吹绿柳千条:春风吹拂,柳树变得青翠,展现春天的生机。
  4. 无怪楼头年少妇,争不魂销:年轻少妇因春天而心神不宁,表现出浓烈的情感。
  5. 残漏正迢迢:时光在流逝,意指孤独的夜晚。
  6. 梦也寥寥:梦境稀少,暗示内心的空虚。
  7. 春寒独耐可怜宵:春天的夜晚寒冷,孤独而可怜。
  8. 料得人儿应未寐,衾拥灯挑:猜测那人也未入睡,暗示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作生命的力量,象征希望。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了生命,描绘出春的生机。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愁苦,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朝:象征春天的生命与美好。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春天的象征,代表柔美与生命。
  • 年少妇:象征青春与情感的复杂性。
  • :代表孤独的夜晚与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指又花朝”中的“屈指”意为: A. 弯曲手指 B. 数算时间 C. 作诗 D. 描述春天

  2. 诗中“东风吹绿柳千条”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美景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安静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离骚》
  • 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豪放,而潘榕的则细腻柔和。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但风格各异,潘榕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潘榕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