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峡》
时间: 2024-12-29 18:0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楞伽峡
作者: 戴熙 〔清代〕
积水化为石,石势皆下俯。
突兀夹两崖,颠倒悬万乳。
擎出飞空泉,洒作满天雨。
交汇奔巨雷,倏忽过强弩。
盘盘苍藤挂,瑟瑟寒箨舞。
翡翠鸣啁啾,蛱蝶见三五。
我欲蹑其颠,山风落如斧。
恐有会钟龙,来攫跑泉虎。
归当挟睡仙,脱漏重游补。
白话文翻译
积水最终化为坚石,石头的形势皆是向下俯视。
两崖之间犹如突兀而立,仿佛倒悬着万千乳汁。
高高地涌出飞空之泉,洒下满天的雨水。
水流交汇如同奔腾的雷声,倏忽间如强弩般射出。
苍翠的藤蔓盘旋而挂,寒冷的箨叶在微风中舞动。
翡翠鸟儿鸣叫啁啾,蝴蝶在三五之间翩翩起舞。
我想踩上那山顶,山风如斧般割面而来。
恐怕会有神龙来袭,抓走那奔涌的泉水。
归来的时候我会带回沉睡的仙人,重新游览这个地方。
注释
- 积水:指的是积聚的水流。
- 俯:向下看。
- 突兀:高耸而显眼。
- 颠倒悬万乳:形容山崖如同悬挂的乳房,形态奇特。
- 擎出:高高托起,形容泉水涌出。
- 洒作满天雨:形容泉水飞溅成雨,蔚为壮观。
- 倏忽:快速、瞬间的样子。
- 盘盘苍藤:形容藤蔓缠绕的样子。
- 瑟瑟寒箨:形容寒冷的箨叶在风中颤动。
- 蹑:轻轻走上。
- 会钟龙:传说中的神龙。
- 脱漏重游补:指的是重新游览,补充曾经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熙,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的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戴熙山水游历期间,诗人亲身经历了楞伽峡的壮丽景色,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神秘,因而赋诗以表心声。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楞伽峡》以其奇特的地形和壮丽的景色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命的反思。诗中描绘的积水化石、飞泉洒雨,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诗的开头通过对“积水”和“石”的描述,引入了一个充满视觉冲击的自然场景,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体验。接着,通过“交汇奔巨雷”、“倏忽过强弩”等意象,诗人将自然的力量与速度生动地呈现出来,仿佛置身于一场惊心动魄的自然演绎中。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然中的生命,如“翡翠鸣啁啾,蛱蝶见三五”,展现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心境。在“我欲蹑其颠”中,诗人表达了对攀登高峰、探索未知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恐有会钟龙”,则暗示着自然的不可预知与潜在的危险,带有一丝警示意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心灵的探索,构成了一幅宏伟而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水化为石,石势皆下俯:描绘积水最终变成石头,意象上表现出水的力量与时间的变迁。
- 突兀夹两崖,颠倒悬万乳:将山崖比作悬挂的乳房,突出其奇特的形态。
- 擎出飞空泉,洒作满天雨:形象化地表现泉水如雨般洒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交汇奔巨雷,倏忽过强弩:通过比喻突显水流的速度与力量。
- 盘盘苍藤挂,瑟瑟寒箨舞:描绘自然中细腻的景象,展现生命的舞动。
- 翡翠鸣啁啾,蛱蝶见三五:呈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我欲蹑其颠,山风落如斧:表达诗人对高峰的向往及山风的凶猛。
- 恐有会钟龙,来攫跑泉虎:暗示自然的威胁与未知。
- 归当挟睡仙,脱漏重游补:表达归来的期待与重游的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山崖比作“万乳”,形象生动。
- 拟人:如“山风落如斧”,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 对仗:多处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瞬息万变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流动的时间。
- 石:代表坚固与永恒。
- 飞泉:象征变化与力量,体现自然的美感。
- 苍藤: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翡翠与蛱蝶:象征自由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积水”最终变成了什么?
- A) 云
- B) 石
- C) 雨
- D) 泉水
-
诗人想要踩上哪个地方?
- A) 山顶
- B) 河边
- C) 树梢
- D) 溪流
-
“山风落如斧”中的“斧”意指什么?
- A) 温和
- B) 凶猛
- C) 柔和
- D) 平静
答案:
- B) 石
- A) 山顶
- B) 凶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体现了隐逸的生活情怀。
- 李白《庐山谣》: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赞美,情感更为奔放,与戴熙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戴熙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