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莺斗湖三首》

时间: 2025-01-06 08:21:44

春来已自两旬余,欲借春看未见渠。

烟树隔湖三十里,寒梢依旧向人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莺斗湖三首
春来已自两旬余,
欲借春看未见渠。
烟树隔湖三十里,
寒梢依旧向人疏。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来临二十多天了,我想借着春光去看一看,但却未能见到你。烟雾缭绕的树木隔着湖面远达三十里,寒冷的树梢依旧向人们显得稀疏。

注释:

  • 春来:春天到来。
  • 已自:已经。
  • 两旬余:二十多天(旬为十天)。
  • 欲借:想借助。
  • :你,这里指代诗中想念的人。
  •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 寒梢:寒冷的树梢。
  • 向人疏:显得稀疏,对人显得冷淡。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涉及,诗中主要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春天的气氛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舟,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诗人因思念友人而感到惆怅。诗中描绘的烟树、寒梢等意象,显示了春天未能完全抵达的氛围,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交代时间背景,春天已经过了二十多天,但诗人却未能与友人相见,这种未能相聚的遗憾贯穿全诗。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烟树隔湖”与“寒梢向人疏”两个意象,展现出一种朦胧而又清冷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情感体验。烟树的模糊与湖面的远隔,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寒梢的冷淡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春来已自两旬余”: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强调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流动。
  • “欲借春看未见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春天是美好的象征,但对友人的思念未能因此而消解。
  • “烟树隔湖三十里”:通过远景描绘,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寒梢依旧向人疏”:通过寒梢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与冷清,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树”象征着朦胧的思念。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
  • 烟树:代表模糊的情感与思念。
  • 寒梢:象征孤独与冷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寒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激情
    • D. 友谊
  3. 诗中“欲借春看未见渠”中的“渠”指的是?

    • A. 春天
    • B. 湖
    • C. 友人
    • D. 风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念的情感。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自然描写与李白的豪放相比,前者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
  • 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杨万里的个人思念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杨万里诗集》
  2. 《宋代诗歌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