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床根吟夜句冥搜,莎底啼寒泣怨秋。
人世如何无苦乐,一般蟋蟀两般愁。
白话文翻译:
在床边吟唱的夜深人静,蟋蟀在莎草底下啼叫,似乎在诉说对寒冷秋天的怨恨。人世间怎么会没有苦乐呢?就如同这些蟋蟀,无论是快乐还是忧愁,都是一样的。
注释:
- 床根:床的根部,指床边或床下。
- 吟夜句:在夜晚吟唱的诗句。
- 冥搜:冥冥之中、深邃的意思,形容夜色的深邃。
- 莎底:莎草的底部,这里指蟋蟀栖息的地方。
- 啼寒:在寒冷的环境中鸣叫。
- 泣怨:哭泣和抱怨,形容蟋蟀的悲鸣。
- 人世:指人类社会。
- 无苦乐:没有痛苦和快乐。
- 一般蟋蟀:这里指所有的蟋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蟋蟀的描写,反映出人间的苦乐与自然界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于描写自然和人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蟋蟀的鸣叫来隐喻人世间的苦乐,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诗歌鉴赏:
《蛩声三首 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诗人通过对蟋蟀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灵的苦乐。诗的开头,床根的吟唱与莎底的啼鸣,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孤寂,蟋蟀的鸣叫仿佛在述说着它们对季节变迁的无奈与思索。
在第二句中,“泣怨秋”则进一步深化了蟋蟀的情感,赋予了它们更多的人性化特征,使其哀怨之情与人类的情感相互呼应。接下来的两句以哲理性的思考点明了人世间的苦乐不平衡,人与蟋蟀的愁苦是相似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反思自身的处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也引发了对人类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既有的哲理思考与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床根吟夜句冥搜:夜深人静,床边的吟唱声回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莎底啼寒泣怨秋:蟋蟀在莎草下悲鸣,表达了对寒冷秋天的怨恨。
- 人世如何无苦乐:人间怎么可能没有痛苦与快乐的交替呢?
- 一般蟋蟀两般愁:无论是人还是蟋蟀,忧愁是相似的。
-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拟人手法,通过蟋蟀的鸣叫来传达情感,营造出情感共鸣。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蟋蟀的哀鸣折射出人世间的苦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蟋蟀:象征孤独与愁苦,反映人类情感的共鸣。
- 床根、莎底:代表生活的空间,传达出宁静与孤独的氛围。
- 夜、秋:自然界的元素,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的《蛩声三首 其二》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蟋蟀的生活
- B. 人生的苦乐
- C. 自然风光
-
诗中提到的“莎底”指的是哪里?
- A. 床下
- B. 草地
- C. 河边
-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思念和愁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鸣。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苦乐的哲理思考。两者都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深邃,但主题和情感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