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时间: 2025-01-06 10:3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杨万里
溯流浅水刺楼船,
百棹千篙祇不前。
一夜波声喧到晓,
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
转眼相将玉笥边。
无数小舟俱在后,
追侬不及指为仙。
白话文翻译:
在浅水处逆流而上,楼船被刺破的水波惊起,
无论多少只桨、多少个船篙,仍然无法向前行进。
一夜之间,水声喧闹直到清晨,
北风的劲力似乎要把天都翻转。
挂起帆来尚未驶出青泥,
转眼间便赶到了玉笥边。
后面无数的小船都在追赶,
但追不上我,恰似追赶天上的神仙。
注释:
- 楼船:指高大的船只,通常用于豪华的船只。
- 桨、篙:桨是划船用的工具,篙是用来撑船的长棍。
- 玉笥: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美好的地方。
- 青泥:指水边的泥土,象征着航行的艰难。
- 指为仙:形容追赶的无望,仿佛是在追赶神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作品中多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晚年,诗人多次出行,亲历江南水乡的风光与艰辛。这首诗描写了在水上航行的艰难与顺风的喜悦,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是一首描绘航行过程中的艰难与乐趣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溯流浅水刺楼船”的描写,展现了航行的艰难。这里的“刺楼船”不仅描绘了水波的激荡,更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接下来的“百棹千篙祇不前”,则表现出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随着“一夜波声喧到晓”的转折,诗的情绪开始转向。北风的猛烈让人感受到一种急迫与昂扬的气氛,似乎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顺风而蓄势待发。接下来的两句“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则描绘了顺风来临的瞬间,带来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一联“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则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航行的自信与轻松,仿佛自己在自然的庇护下变得如仙人般自由。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在描绘艰难的同时,又流露出对航行乐趣的深切体验,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溯流浅水刺楼船:描述在浅水中逆流而上,形象地展现了航行的艰难。
- 百棹千篙祇不前:强调无论如何努力,依然无法向前,表现出自然阻力的巨大。
- 一夜波声喧到晓:夜里波涛声喧闹,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 北风气力欲翻天:北风的强劲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无比强大。
- 挂帆未了青泥过:在顺风来临之前,仍需经历青泥的阻碍,象征着航行中的艰辛。
- 转眼相将玉笥边:在顺风的帮助下,迅速接近理想的目的地。
- 无数小舟俱在后:其他的小舟在后追赶,展现出一种竞争与追逐的情景。
- 追侬不及指为仙: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自己航行的轻松与自信,仿佛与神仙无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航行比作追赶神仙,表现了航海的乐趣和轻松。
- 对仗:如“百棹千篙”与“无数小舟”,形成了对比与平衡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航行中的艰难与顺风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之美和船行之乐,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船:象征着人类的探索与冒险精神。
- 青泥:代表航行中的阻碍和艰辛。
- 玉笥: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目标。
- 北风: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溯流浅水刺楼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航行的轻松
B. 航行的艰难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
“无数小舟俱在后”中“小舟”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竞争者
C. 自然的力量
D. 船只的美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两者都描写了水上航行的体验,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瞬间的美感和壮阔,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航行过程中的艰难与乐趣,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