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贤院食已度岭历宋胡诸庵转山夜归》
时间: 2025-01-19 13:5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追贤院食已度岭历宋胡诸庵转山夜归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击缶那能似漆园,
销魂来访小桑门。
仰冲云阵寻峰顶,
细步泉流觅水源。
九里环观山向背,
两舆归趁月黄昏。
春风不识愁人意,
柳暗花明自逐村。
白话文翻译:
击缶的声音哪里能比得上漆园的乐趣,
销魂的时刻,我来到了小桑门。
仰望着云雾,向着峰顶冲去,
细步沿着泉流寻找水源。
九里环绕的山峰,我观察它的面貌,
两辆车在黄昏的月光中归来。
春风并不理解愁人的心意,
柳树阴暗花朵明亮,我自顾自地走向村庄。
注释:
- 击缶:敲打木桶,古时用作乐器,象征欢乐和节庆。
- 漆园:指漆树成林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销魂:形容心神陶醉。
- 小桑门:指小桑树旁的门,可能是指一个隐秘的地方。
- 云阵:云雾的阵势,形容山中的景象。
- 细步泉流:缓慢而小心地沿着泉水流动的路径。
- 九里环观:环绕九里,形容行走的距离或景观。
- 月黄昏:黄昏时分的月光,描绘宁静的夜晚。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 柳暗花明:比喻困境中出现的转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山野之间,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人世的愁苦,借此表达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归的旅程,开头以“击缶”与“漆园”对比,引出一种幽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感。接着,诗人仰望云阵,细步寻泉,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九里环观”与“月黄昏”,描摹了归途的宁静与美丽,反映出一种归属感与安宁。最后的“春风不识愁人意”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苦乐的哲思,尽管春风带来生机,但却无法解开心中的愁苦。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由愁转喜,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诗中的意象富有层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个体心灵的交融,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击缶那能似漆园:通过声音的对比,表现出漆园的宁静和美好。
- 销魂来访小桑门:描绘心灵的愉悦,表示对自然的向往。
- 仰冲云阵寻峰顶:表现出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 细步泉流觅水源: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体现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 九里环观山向背:描绘景观的多样性,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全面理解。
- 两舆归趁月黄昏:夜归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归属感。
- 春风不识愁人意:哲思的流露,感叹春风的无情。
- 柳暗花明自逐村:表现出诗人自我救赎与追寻的过程。
修辞手法:
- 对比:击缶与漆园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无情”的性格,增加了情感深度。
- 意象:柳暗花明的意象代表了希望与转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最终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漆园: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美好的环境。
- 小桑门:象征隐秘与温馨的归属感。
- 云阵:代表着高远与追求。
- 泉流:象征生命与活力。
- 月黄昏:象征宁静与回归。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又隐含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击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欢乐
B. 哀伤
C. 忧愁
D. 恋爱 -
诗中“春风不识愁人意”意指什么? A. 春风带来快乐
B. 春风无情对待愁苦
C. 春风是愁苦的来源
D. 春风代表希望 -
“柳暗花明”的含义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生活的美好
C. 生活的转机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以自然为主题,展现对山水的热爱。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情感更为直接。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与诗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