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饱余惟欲睡,散睡步东园。
雨足富莲子,年丰多稻孙。
崎岖穷竹径,诘曲遍花源。
何必冠童辈,偕来笑语喧。
白话文翻译:
我如今只想睡觉,懒洋洋地走到东园。
雨水滋润了丰盈的莲子,收成的稻谷也多得很。
小路崎岖通向竹林,蜿蜒曲折通往花源。
何必和那些小孩一起,喧闹着笑语嬉闹呢?
注释:
- 饱余:表示已经吃饱或满足,常用来形容人倦怠的状态。
- 散睡:懒散地睡觉,形容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富莲子:指莲子丰盈,象征着丰收。
- 稻孙:指稻谷的丰收,"孙"可能暗指后代,寓意繁荣。
- 崎岖:形容路面不平,表示艰难的状况。
- 诘曲:形容道路曲折。
- 冠童辈:指年轻人,"冠"表示成年,"辈"表示同辈。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细腻生动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态,常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一个闲适的午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的热爱。时代背景中,宋代社会相对安定,农业发达,民生富足,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诗歌鉴赏:
《独步》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人以闲适的心态描绘东园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开篇“饱余惟欲睡”,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懒散的氛围,随之而来的“散睡步东园”,则是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享受。接下来,诗中提到“雨足富莲子,年丰多稻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富饶,也暗示了生活的美好与丰收的希望。
诗中的“崎岖穷竹径,诘曲遍花源”,通过曲折的道路描绘出自然的多样性,仿佛引导人们在闲适中,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与美丽。而最后的“何必冠童辈,偕来笑语喧”,则是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宁静与自在的向往,凸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简洁却意蕴深厚,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田园风光,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饱余惟欲睡,散睡步东园。
诗人首先描述自己吃饱了,感觉困倦,随意地走入东园,展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 -
雨足富莲子,年丰多稻孙。
自然环境的描绘,雨水滋润了丰盈的莲子和稻谷,暗示着丰收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崎岖穷竹径,诘曲遍花源。
描述通往竹林的小路崎岖不平,弯曲蜿蜒,象征着自然的不规则与丰富多彩。 -
何必冠童辈,偕来笑语喧。
诗人反思与年轻人一同嬉闹的必要性,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雨足”比喻丰盈的自然状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崎岖穷竹径,诘曲遍花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世喧嚣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简单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园: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莲子:象征丰收与生机。
- 竹径:代表自然的幽静与探索。
- 花源:寓意着生命的源泉与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在东园做什么?
- A. 努力工作
- B. 懒散地睡觉
- C. 与朋友聚会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雨足富莲子”意指什么?
- A. 雨水不足
- B. 莲子丰盈
- C. 莲子枯萎
- D. 莲子无关紧要
-
诗人在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忙生活的向往
- B. 对喧嚣的反感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山水的描绘与哲理。而王之道的《独步》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词鉴赏辞典》
- 《王之道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