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圣从龙图》
时间: 2025-01-17 09:4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射策曾称蜀郡雄,
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
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
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
回首孙高想见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的射策(即科举考试)让你成为了蜀郡的英雄,朝廷重用了你,就像当年汉朝的司空一样。你应当留下来接受赐宴于丹涂之地,却误被指责未能完成紫塞的功绩。如今我想返回故乡,却无旧业可归,百城之间,先到的只有清风。潞山与天空为伴,回首往事,我想起了孙高(孙权的儿子,孙策的兄弟),希望能再次见到你。
注释:
-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选拔人才。
- 蜀郡:指四川地区,历史上有许多英才出自此地。
- 汉司空:指汉朝的高级官职,象征着权威和才能。
- 丹涂:古代一个地名,指的是举行宴会的地方。
- 飞刍:比喻未能完成的功业。
- 紫塞:古代边塞,象征着战争和边防。
- 三径:指归家的小路。
- 潞山:山名,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安宁。
- 孙高:典故中的人物,可能指代历史名人,寓意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推动经济和文化的改革。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送何圣从龙图》是王安石在送别友人何圣时所作。何圣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诗中反映了王安石对朋友的惋惜和对仕途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结合了王安石的个人经历与对历史的追思,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射策曾称蜀郡雄”让人想到科举的荣耀和友人曾经的辉煌,而“朝廷重得汉司空”则是对政治理想的寄托,意在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望。接下来的“应留赐席丹涂地”流露出对友人不应被遗忘的惋惜,然而“误责飞刍紫塞功”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朋友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
“百城先至有清风”的句子,象征着王安石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尽管身处纷繁复杂的官场,他依然向往那份清白与洒脱。最后两句“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仿佛潞山的壮美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射策曾称蜀郡雄:提及科举的成功与蜀郡的印记,展示了友人的才华。
- 朝廷重得汉司空:借汉朝的司空,赞美友人的地位和能力。
- 应留赐席丹涂地:理想化地期待友人在朝廷的酬劳与荣耀。
- 误责飞刍紫塞功:现实中遭遇不公,反映对理想的失望。
- 三径欲归无旧业:归乡的渴望与失落感,暗示无处归属。
- 百城先至有清风: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 潞山直与天为党:自然的伟岸,与心灵的寄托。
- 回首孙高想见公:怀念故人,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刍”用来形容未能实现的理想。
- 对仗:整首诗在音律上和结构上都有对称的美感。
- 象征:潞山象征着稳重与高远的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王安石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郡:象征才华与荣耀。
- 汉司空:象征权威与理想。
- 丹涂:象征友谊与宴会。
- 潞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射策”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古代科举考试
- C. 一种乐器
-
“百城先至有清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理想的追求与宁静的渴望
- C. 对战争的恐惧
-
潞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的伟岸与心灵的寄托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时,王安石更偏重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杜甫则展现了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发展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