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时间: 2025-01-19 17:43:03意思解释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作者: 王安石〔宋代〕
原文展示:
泊船棠阴下,汉水清且浅。
回首望孤城,浮云一何缅。
久留非吾意,欲去犹缱绻。
驰心故人侧,一望三四反。
萧萧东堂竹,异日留息偃。
无恩被南国,疑此行当翦。
白话文翻译:
在棠树阴下停船,汉水清澈而又浅。
回头望着那孤独的城池,浮云飘渺真令人思念。
久留并非我的本意,想要离去却又依依不舍。
心里牵挂着故人,频频回望三四次。
东堂的竹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想起未来还有留宿的日子。
无情地被南国的繁华所困,怀疑这次出行是否最终会被削减。
注释:
- 棠阴: 指棠树的阴影。
- 汉水: 指汉江,水流清澈。
- 孤城: 形容远处的城市孤寂。
- 浮云: 代表飘渺的思绪。
- 缱绻: 形容留恋依依不舍。
- 驰心: 形容心思飞驰,思念故人。
- 萧萧: 形容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南国: 指南方,暗指繁华的南方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和,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新法,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用主义和理性思维,曾任宰相。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在京师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以及在外游历的无奈与牵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泊船棠阴下”开篇,营造了一个静谧而清新的场景。汉水的清澈和棠树的阴影,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逐渐显露,尤其是“回首望孤城,浮云一何缅”一句,展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惘。
“久留非吾意,欲去犹缱绻”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这片土地和身边的人。最后的“无恩被南国,疑此行当翦”则流露出对南方繁华的质疑与无奈,暗示了在外漂泊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细腻,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既优美又充满思乡情怀的画面,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泊船棠阴下: 在棠树的阴影下停下了船,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 汉水清且浅: 描述汉水的清澈与浅显,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 回首望孤城: 诗人回头眺望远处的孤城,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浮云一何缅: 形容浮云飘动,令人感到思绪缥缈。
- 久留非吾意: 表达了诗人留在此地并非本意。
- 欲去犹缱绻: 想要离开却又舍不得,内心的矛盾显现。
- 驰心故人侧: 心中牵挂着故人,思念之情愈加浓郁。
- 一望三四反: 频频回望,表现出对故人的深情。
- 萧萧东堂竹: 描绘了东堂竹子在风中发出声响,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
- 异日留息偃: 表达了对未来能再次相聚的期盼。
- 无恩被南国: 表达对南方繁华的无情感受。
- 疑此行当翦: 反思这次出行的意义和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浮云比作思绪,形象生动。
- 拟人: 东堂竹子仿佛有了声音,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反思,情感真挚动人,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棠阴: 象征着宁静与舒适的环境。
- 汉水: 代表着故乡的自然美。
- 浮云: 代表着思绪的飘渺和不定。
- 孤城: 象征着孤独和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水”指的是哪个河流?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汉江
- D. 珠江
-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A. 久留非吾意
- B. 回首望孤城
- C. 萧萧东堂竹
- D. 浮云一何缅
答案:
- C. 汉江
- B. 回首望孤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在思乡情感的表达上有所不同,王安石更趋向于细腻的内心剖析,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情感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相结合。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