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十三夜再赏月用前韵)》

时间: 2025-01-06 15:05:41

藐姑仙子,天外谁为侣。

八极浮游气为驭。

看朝餐沆瀣,暮饮醒醐,瑶台冷,吹落九天风露。

翠空云幕净,宝鉴无尘,碧树秋来暗消暑。

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行人起、沙头唤渡。

任角声、吹落小梅花,梦不到渔翁,一蓑烟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十三夜再赏月用前韵)
藐姑仙子,天外谁为侣。
八极浮游气为驭。
看朝餐沆瀣,暮饮醒醐,
瑶台冷,吹落九天风露。
翠空云幕净,宝鉴无尘,
碧树秋来暗消暑。
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
行人起沙头唤渡。
任角声吹落小梅花,
梦不到渔翁,一蓑烟雨。

白话文翻译

《洞仙歌》描绘了一位仙女在天外的孤独与清冷。她乘着八极之间的浮游气,悠然自得。早晨,她在晨雾中用沆瀣(水蒸气)作早餐,晚上则饮用醇厚的醒醐(酒)。瑶台上寒意袭来,飘落的风露令人感到凄凉。清澈的天空如同净化过一样,宝镜无尘,秋天的碧树渐渐消退了夏日的炎热。残夜中,水明楼映照着寒溪的影子,行人从沙头起身,呼唤渡船。任凭角声随风吹落小梅花,梦中却见不到渔翁,唯有一蓑烟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形容渺小或轻视。
  • 姑仙子:指的是姑姑的仙女,形象化的表达。
  • 沆瀣:晨雾或水蒸气。
  • 醒醐:清酒。
  • 瑶台:仙人居住的地方。
  • 九天:天的最上层,象征极高的地方。
  • 角声:乐器的声音,常指角笛等乐器。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的品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姑仙子”可能是指道教中传说的仙女,反映了诗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常见于古诗中,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赏月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洞仙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冷、孤独而又充满仙气的意境。诗中通过对姑仙子的描绘,表现了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如“八极浮游气”、“瑶台冷”、“翠空云幕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特别是“看朝餐沆瀣,暮饮醒醐”,将神仙的生活描绘得如梦似幻,充满了诗意的生活情趣。诗中的“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则展现了宁静的夜晚,影子在水中的倒影,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的涌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孤独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梦不到渔翁,一蓑烟雨”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巅峰,仿佛在表达一种无法触及的美好与内心的迷惘。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在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藐姑仙子,天外谁为侣:仙女渺小,天外的伴侣是谁?引出孤独感。
  2. 八极浮游气为驭:在八方的浩瀚中,乘风而行。
  3. 看朝餐沆瀣,暮饮醒醐:描述了仙女的饮食,早晨的蒸气与晚上的美酒。
  4. 瑶台冷,吹落九天风露:瑶台的寒冷,象征孤独,风露的凋零。
  5. 翠空云幕净,宝鉴无尘:清澈的天空,洁净的宝鉴,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意境。
  6. 碧树秋来暗消暑:秋天的碧树,暗示着季节变迁,消散了夏日的炎热。
  7. 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夜晚的楼影映入水中,增加了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
  8. 行人起沙头唤渡:行人从沙头起身,呼唤渡船,暗示与世隔绝的心境。
  9. 任角声吹落小梅花:角声随风吹散梅花,象征美好的事物如梦幻般消逝。
  10. 梦不到渔翁,一蓑烟雨:最后一幕,无法梦见渔翁,孤独的意象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仙子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朝餐沆瀣,暮饮醒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姑仙子: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对象。
  • 瑶台: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超脱。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葛郯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八极”指的是?
    A. 八个方向
    B. 八种饮品
    C. 八种花卉
    D. 八个节气

  3. “梦不到渔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美好事物的遗憾
    D. 对自然的崇敬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情的孤独。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了对月亮的深情与个人的孤独。

诗词对比

  • 比较《洞仙歌》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现了对月亮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注重人与月的联系,而《洞仙歌》则偏向个人内心的孤独与理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