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一 泪》

时间: 2025-01-19 21:58:24

背弹偷掩,看涔涔双睫。

雨后颦山妙真绝。

爱痕留粉颊,湿界香腮,娇模样、应化海棠秋色。

阑干相对话,洒向临歧,盈掬珍珠赠将别。

河满一声声,万点千行,流不断情澜回折。

岂独染、湘妃竹成斑,更似蜡煎心,共鹃啼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一 泪
背弹偷掩,看涔涔双睫。雨后颦山妙真绝。
爱痕留粉颊,湿界香腮,娇模样应化海棠秋色。
阑干相对话,洒向临歧,盈掬珍珠赠将别。
河满一声声,万点千行,流不断情澜回折。
岂独染湘妃竹成斑,更似蜡煎心,共鹃啼血。

白话文翻译:

在轻声的弹奏中,我偷偷地掩面,泪水浸湿了双眼。雨后的山峦,愁眉如画,真是无比动人。
爱痕留在粉腮上,湿润的香腮,娇美的容颜仿佛化作秋天的海棠。
在栏杆旁我们相对而语,泪水洒向离别的路,盛满手中的珍珠送给你。
河水满溢,声声叹息,如万点泪珠,流不断我心中的情感波澜。
难道只有湘妃竹染成斑点,更像我心中的蜡煎,伴随着杜鹃的啼血。

注释:

  • 涔涔:形容水流或泪水的样子,表示泪水盈眶。
  • :皱眉,形容愁苦的样子。
  • 湿界:湿润的界限,指脸颊被泪水浸湿的部分。
  • 临歧:离别的路口。
  • 珍珠:象征眼泪或珍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湘妃竹:传说中的湘妃因思念而泪流成竹,竹子上留下斑点,象征悲怆的离别情。
  • 蜡煎心:形容内心如蜡般柔软,容易受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榕,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风格细腻柔美,常表现爱情、离别等情感。其作品多涉及对自然的描写和人内心情感的探讨。

创作背景:

《洞仙歌 其一 泪》创作于潘榕的爱情经历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爱情的追忆。开头以“背弹偷掩”引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紧接着的“雨后颦山妙真绝”则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出内心的愁苦,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诸如“爱痕留粉颊”、“湿界香腮”,将离别的情景与心境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爱人面容的深切怀念。这些细腻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浓烈的情感波动。最后通过“河满一声声,万点千行”将离别的痛苦与眼泪比喻为河流,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冲击,展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念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弹偷掩:轻声弹奏的乐曲中,因情感而掩面。
  • 看涔涔双睫:泪水润湿了双眼,表达内心的悲伤。
  • 雨后颦山妙真绝:雨后山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痛苦形成对比。
  • 爱痕留粉颊:爱情的痕迹留在脸上,象征愁苦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河满”比喻心中情感的涌动。
  • 拟人:情感如同河水般流动,表达情感的柔软与脆弱。
  • 对仗:如“娇模样应化海棠秋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失去的无奈,展现了深厚而细腻的人性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水:象征悲伤与离别的情感。
  • 海棠:象征美丽与爱情的纯洁。
  • :象征坚韧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涔涔”描绘的是什么? A. 雨水
    B. 泪水
    C. 河水
    答案:B. 泪水

  2. “湿界香腮”指的是什么? A. 香腮湿润
    B. 脸颊湿润
    C. 雨后湿润
    答案:B. 脸颊湿润

  3. 诗中提到的“湘妃竹”象征什么? A. 爱情
    B. 思念
    C. 离别
    答案: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比较潘榕的《洞仙歌 其一 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于离别与思念的深情,但潘榕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渲染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