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19 22:37:18

半栏花雨。

是夜来凭处。

梦过溪桥逢柳住。

乱莺声残酒醒,正是关情,山枕上、吟就回纹锦句。

归鸿应别浦。

绿涨弥茫,早近湖阴唤船路。

览芳菲,歌窈窕,独立落根,剩一掬、间情凄楚。

欲待折、微馨寄相思,又生怕相思,带将春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半栏花雨。是夜来凭处。梦过溪桥逢柳住。乱莺声残酒醒,正是关情,山枕上吟就回纹锦句。归鸿应别浦。绿涨弥茫,早近湖阴唤船路。览芳菲,歌窈窕,独立落根,剩一掬间情凄楚。欲待折微馨寄相思,又生怕相思,带将春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的花景,诗人在夜晚的某个地方,梦中经过溪桥时遇到柳树,听到莺鸟的鸣叫,酒醒时正是思念的时刻。山上枕着吟唱的诗句,似乎要与归来的鸿雁相别。眼前的景色一片苍茫,湖边的阴影中呼唤着小船的行驶。吟赏花香,歌唱美丽的女子,独自站立,内心充满了忧伤。想要摘下一缕花香寄托相思,却又害怕这种相思会带走春天的美好。

注释:

  • 半栏花雨:半栏指的是栅栏,花雨比喻雨中花瓣飘落的情景。
  • 梦过溪桥逢柳住:在梦中经过溪边的桥时遇见了柳树。
  • 乱莺声:指的是莺鸟的叫声,乱象征着纷乱和思绪。
  • 归鸿应别浦:归来的鸿雁应该是在离别的渡口。
  • 绿涨弥茫:绿意蔓延,景色变得模糊。
  • 独立落根:独自站立,扎根于此处。
  • 一掬间情凄楚:内心的情感在瞬间显得凄楚。

典故解析:

此诗中反复出现的“相思”主题,源于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摹。鸿雁作为传递思念的象征,常在古诗中出现,暗示着离别和思念的情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翼龙,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因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夜,诗人心情复杂,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夹杂着对离别与思念的感伤,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诗的开头“半栏花雨”,描绘了一个雨中花瓣飘落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场景中。随着意境的展开,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眷恋。在“乱莺声残酒醒”中,诗人通过莺鸟的鸣叫声与酒醒的状态,传达出一种清醒后对往事的回味与不舍。而“归鸿应别浦”则引入了离别的情感,鸿雁作为思念的象征,表达了心中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忧伤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心中那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与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栏花雨”:描绘了雨中的花瓣,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是夜来凭处”:夜晚的环境,诗人静静倚靠着。
    • “梦过溪桥逢柳住”:梦中经过溪桥时见到柳树,暗示着美好的回忆。
    • “乱莺声残酒醒”:莺鸟的叫声与残余的酒意,象征着思绪的纷乱。
    • “正是关情,山枕上吟就回纹锦句”:思念之情在吟唱中涌现,仿佛织成美丽的诗句。
    • “归鸿应别浦”:鸿雁归来,似乎在预示着离别的愁苦。
    • “绿涨弥茫,早近湖阴唤船路”:绿色的景色蔓延,湖边的阴影中渴望唤来小船。
    • “览芳菲,歌窈窕,独立落根”:吟赏花香,歌唱美丽女子,独自一人立于此地。
    • “剩一掬间情凄楚”:内心的情感在瞬间显得凄楚。
    • “欲待折微馨寄相思,又生怕相思,带将春去”:想要通过花香寄托思念,却又害怕这种思念会带走春天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花雨比作情感的寄托。
    • 拟人:莺鸟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短暂。
  • :寓意忧伤与思念。
  • :代表春天与爱情。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归鸿”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欢聚
    • C. 旅行
    • D. 忘却
  2. “乱莺声残酒醒”中,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忘却
    • D. 愤怒
  3. 诗中“欲待折微馨寄相思”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希望
    • B. 镇定
    • C. 迷惘
    • D. 恐惧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洞仙歌》: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思念,但《如梦令》更为细腻,情感更为直接。
  • 《鹊桥仙》: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体现了爱与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 《胡翼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