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东轩即事》
时间: 2025-01-03 12:16:32意思解释
一萼红 东轩即事
作者: 王策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梦初醒,见一帘新霁,心地已空幽。
白版扉轻,青杨巷小,好风拂面温柔。
敞半尺黄茅檐子,共蜂房鸽户割鸿沟。
清有村烟,淡无人影,鸟去云留。
矮窦朝延海日,看红霞涨处,地涌天浮。
万树金支,千旗翠羽,个中隐隐沧州。
何日把扶桑截取,写新诗雕板勒银钩。
满付蛟姝载去,传播龙湫。
白话文翻译
梦醒时分,看到窗外新雨过后的清新景象,心情宁静而空灵。
轻轻推开白色的院门,青杨小巷里,微风轻拂,温柔如昔。
檐下半尺的黄草,和蜂窝鸽子屋分隔成一条条的界限。
清晨的村庄升起薄烟,空荡荡没有人影,鸟儿飞走,云彩留在空中。
矮小的窗户朝着海边的日出,看那红霞渐起,天地一起升腾。
万树金色的枝头,千旗翠绿的羽毛,隐约中似乎有沧州的风景。
何时才能截取扶桑的光辉,写下新的诗篇,雕刻在银钩上。
满载而归的蛟龙,传播着龙湫的美景。
注释
- 一帘新霁: 指经过雨水洗礼后,空气清新,雨后初晴的景象。
- 幽: 宁静、深邃的心境。
- 白版扉: 指白色的门扇,象征着清新与明快。
- 青杨巷小: 小巷中长满青杨树,丛林的景象。
- 敞半尺黄茅檐子: 指屋檐下的黄茅草,显得自然和简朴。
- 清有村烟: 清晨的村庄升起炊烟。
- 矮窦朝延海日: 窗户矮小,朝向海边的日出。
- 扶桑: 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着光辉与希望。
典故解析
- 扶桑: 出自《山海经》,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常被用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清晨,诗人醒来后,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一萼红 东轩即事》展现了王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全诗通过清晨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空灵。开篇的“梦初醒,见一帘新霁”便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雨后的世界,心灵得到了洗涤。接着,诗人描绘了轻盈的门扇、青杨的小巷和温柔的风,这些细腻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与惬意。
在描写村庄升起的炊烟与无人的宁静时,诗人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考。整首诗用意象层层叠加,最终引向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结尾处的“何日把扶桑截取,写新诗雕板勒银钩”更是将诗人的志向与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渴望创造出新的艺术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初醒,见一帘新霁,心地已空幽: 诗人刚醒来,看到窗外雨后的清新,内心宁静。
- 白版扉轻,青杨巷小,好风拂面温柔: 轻推白色的门,微风拂面,环境温柔。
- 敞半尺黄茅檐子,共蜂房鸽户割鸿沟: 屋檐下的黄茅草与蜂窝鸽子屋形成自然的划分。
- 清有村烟,淡无人影,鸟去云留: 清晨的村庄升起炊烟,然而空荡荡没有人影。
- 矮窦朝延海日,看红霞涨处,地涌天浮: 窗户矮小,朝向海边的日出,红霞与大地相映成辉。
- 万树金支,千旗翠羽,个中隐隐沧州: 描绘了自然的壮丽,隐约中有沧州的景象。
- 何日把扶桑截取,写新诗雕板勒银钩: 渴望创作出新的诗篇,象征理想的追求。
- 满付蛟姝载去,传播龙湫: 希望能够传递美好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 “扶桑”比喻理想与光明。
- 拟人: “好风拂面”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
- 对仗: 描述自然景象时形成的对比,增强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宁静、悠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霁: 象征清新与希望。
- 蜂房鸽户: 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 红霞: 象征美好与希望的未来。
- 扶桑: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初醒”描述了什么状态? A. 醒来后的清新
B. 入睡的宁静
C. 梦境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光明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策的《一萼红 东轩即事》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更加强调静谧与隐逸,而王策则融入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创造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