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02:17意思解释
一萼红二首 其二
作者: 王时翔 〔清代〕
原文展示:
忆前盟。为共怜薄命,不是世问春。健士青衫,幽姿红袖,天意教作愁人。一番见论心缱绻,两番见生别泪盈巾。我亦男儿,卿尤奇女,未信终分。漫道风波可畏,倘风波不隔,不显情真。月莫重圆,花休再放,判却两地伤神。又还笑清谈有分,何曾向梦里觅行云。但得同心天涯,总是相亲。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我们曾经的誓言。为了共同怜惜这薄命,不是在世间问春的事。健壮的男子穿着青衫,幽静的女子身着红袖,天意注定让我成为愁人。第一次见面时谈心情缱绻,第二次分别时泪水湿巾。我也是男子,你更是奇女子,怎能相信终究会分离。纵使风浪可怕,若没有风浪的阻隔,情感又怎会不真切。月亮不要再重圆,花儿也不要再开放,这样只会加重两地的伤感。可我仍然笑谈有缘,何曾在梦中寻找那行云,只要心意相同,无论天涯海角,都是相亲。
注释:
- 前盟:指之前的誓言或约定。
- 薄命:指命运薄弱,易受苦难。
- 青衫:指男子的衣服,常用来象征英俊或潇洒。
- 红袖:指女子的衣袖,象征美丽和温柔。
- 缱绻:形容情意绵绵,依依不舍。
- 盈巾:指泪水湿透手帕。
- 风波:比喻生活中的波折或困难。
- 重圆:指团圆或重聚。
- 清谈:轻松的谈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爱情、人生和自然,善于使用传统的诗词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在情感上经历了波折,借助诗歌抒发对爱情的思索与感慨,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真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一萼红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思索。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的誓言,表现了对命运的感慨。开头的“忆前盟”即点明了主题,爱情的誓言在面临现实的考验时显得尤为珍贵。接着,诗人描绘出青衫健士与红袖女子的形象,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交融,既有青春的朝气,又有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诗中“未信终分”的反复强调,表现了对分离的抗拒与不信任。诗人以“漫道风波可畏”来表达对人生波折的坦然,若无风波,情感就不会显得真切。接下来的“月莫重圆,花休再放”则是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表达了对两地分离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体现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与对命运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情而淡然的哲思。尤其是最后的“但得同心天涯,总是相亲”,更是将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心意相同,便是相亲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前盟:开篇直接引入,强调对过去誓言的怀念。
- 为共怜薄命,不是世问春:表达对命运的怜惜,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健士青衫,幽姿红袖:通过对比,描绘男女的形象,象征爱情的美好。
- 天意教作愁人:感叹命运的安排,使得相爱的人变得愁苦。
- 一番见论心缱绻:回忆初见时的甜蜜情感。
- 两番见生别泪盈巾:描写分别时的悲伤情景。
- 我亦男儿,卿尤奇女:强调对方的独特与自身的平凡,增加对爱情的珍视。
- 漫道风波可畏:对生活波折的坦然。
- 倘风波不隔,不显情真:无风浪则情感显得不真切。
- 月莫重圆,花休再放: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 判却两地伤神:强调两地分离带来的心痛。
- 又还笑清谈有分:尽管有伤感,但仍保持乐观态度。
- 何曾向梦里觅行云: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 但得同心天涯:强调只要心意相同,便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风波,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月莫重圆,花休再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把情感赋予自然元素,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爱情的真谛与命运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又淡然的爱情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象征男子的英俊与潇洒。
- 红袖: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 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衫”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英俊的男子
- C. 自然风光
- D. 生活的艰辛
-
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对命运的反抗
- C. 对爱情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无奈
- D.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过往的怀念,风格细腻而感人;而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对爱情的深情与无奈。这两首诗都与王时翔的《一萼红》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但各自的风格和背景又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