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舟过小村,幽景殊胜,因动莼鲈之感》
时间: 2025-01-19 15:5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溪湾。引扁舟几曲,风景未荒寒。密筱圈篱,深芦倚岸,斜照人语柴关。绕村径桑麻渐了,晚树外黄叶当花看。罨画人家,光阴似醉,鸡犬皆顽。此地谁知魏晋,笑估帆来去,空羡桃源。绿剪葵根,红馀稻粒,秋到还忆家山。乍飞梦烟波旧隐,又海天催月角声残。一夜吴江枫冷,老屋霜团。
白话文翻译
在小溪的湾口,划着小船行驶,风景如画,依旧美丽而不显荒凉。密密的竹篱笆围绕着,深深的芦苇依偎在岸边,夕阳斜照着,人们在柴门前闲聊。环绕村庄的小路上,桑树和麻田逐渐收成,晚上的树木外,黄叶像花一样绚烂。人家如同画中一般,光阴仿佛在酒醉中流逝,鸡犬在旁尽显顽皮。此地谁还知道魏晋的风流?笑着估算帆船的来去,空自羡慕那桃花源。绿叶剪下葵根,红色的稻谷粒,秋天来临时仍然怀念故乡的山川。梦中一阵烟波旧景乍现,又在海天交接的地方催促着月角的余音渐渐消散。一夜之间,吴江的枫叶变得冰冷,老屋上覆盖着霜雪。
注释
- 引扁舟:指划着小船,"扁舟"是小船的意思。
- 密筱圈篱:密集的竹子围成的篱笆。
- 斜照:夕阳的光线斜斜地照射。
- 罨画人家:形容人家的景象如同画中一般。
- 魏晋:指古代的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云集的时代。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一萼红》创作于清代,正值清代中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借自然景观抒发心中情感,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一萼红》以小溪湾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念。诗中描绘的景色如小船行驶在宁静的水面,竹篱和芦苇依岸而立,夕阳下的人们谈笑风生,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田园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黄叶当花看”、“绿剪葵根,红馀稻粒”,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诗的最后提到“吴江枫冷,老屋霜团”,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和乡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溪湾:开头点出地点,营造出静谧的环境。
- 引扁舟几曲:描写小船在水中轻轻划动,曲折的水道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 风景未荒寒:风景依旧美好,未显秋冬的荒凉。
- 密筱圈篱,深芦倚岸:细致描写乡村的自然环境,竹篱和芦苇构成了简单而美丽的居所。
- 斜照人语柴关:夕阳斜照,增添了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 绕村径桑麻渐了:描绘收获季节,桑树和麻田逐渐成熟。
- 晚树外黄叶当花看:秋天的景色,黄叶如同盛开的花,展现了自然的美。
- 罨画人家:将人家比作画,强调乡村的美好景象。
- 光阴似醉,鸡犬皆顽:光阴流逝,如同醉酒一般,鸡犬在旁悠然自得。
- 此地谁知魏晋:感叹此地人们对历史的无知,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已成往事。
- 笑估帆来去,空羡桃源:以轻松的语气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绿剪葵根,红馀稻粒:描绘秋天丰收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 乍飞梦烟波旧隐:梦中景象如烟波一般,旧日回忆浮现。
- 又海天催月角声残: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一夜吴江枫冷,老屋霜团:结尾用冷淡的枫叶和霜霜点缀,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罨画人家”将人家形容为画,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如“鸡犬皆顽”,赋予动物以人性,增强生活气息。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修辞,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清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溪:象征宁静与自然。
- 扁舟:代表简单的生活方式。
- 黄叶: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有怀旧情感。
- 鸡犬:生活的气息,体现农村的安宁。
- 吴江枫:季节的变化,带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密筱圈篱”主要形容什么?
- A. 竹子的围栏
- B. 花园
- C. 小溪
- D. 田野
-
“乍飞梦烟波旧隐”中的“梦”指代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过去的回忆
- C. 梦想
-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用哪个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A. 小溪
- B. 黄叶
- C. 鸡犬
- D. 绿剪葵根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桃花源记》与《一萼红》
- 主题:两者均描绘田园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但《桃花源记》更注重理想境界的隐秘,而《一萼红》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细腻。
- 风格:陶渊明的作品较为隐晦和理想化,而蒋春霖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展现生活的美好,情感更为真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