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坡过省》
时间: 2025-01-04 08:4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俯随韁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白话文翻译:
我低头依附在科举的锁链上,真可笑我在兰坡却没有经历过清苦。
不管北山上猿猴和仙鹤的哀怨,我仍然从南海中掣起巨鲸。
我感到受赏的延续让我感到羞愧,我与这百姓的苦难情同此心。
如果荣华富贵来到我面前,我依然可以用诗歌来高歌。
注释:
- 韁锁:指科举制度的束缚。
- 兰坡:指兰坡山,这里象征着清闲的生活。
- 怨猿鹤:指北山上猿猴与仙鹤的哀怨之声,象征着孤独与抑郁。
- 掣:拉动、引导,这里指从南海引出巨鲸。
- 轩冕:指高官厚禄。
- 未来犹可以诗鸣:即使未来获得荣华,我依旧可以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涛,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优雅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涛在经历科举考试与官场生活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功名、荣华的看法以及对社会民生的关心。诗中流露出对自我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兰坡过省》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开头的“俯随韁锁就科名”表明诗人被科举制度所束缚,这种束缚使他感到可笑,暗示出对这种制度的不满与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北山的猿猴与仙鹤,象征着孤独与哀伤,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世间苦难的共鸣。通过“竟从南海掣鳌鲸”,诗人不仅展示了他心中宏伟的理想,也反映出他对个人命运的追求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最后,诗人通过“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强调了即使未来获得了权利和地位,他仍然会保持内心的诗意,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百姓的关怀与同情。这种情感的共鸣与理想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与厚重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俯随韁锁就科名”:诗人低头依附于科举的枷锁,显露出对科名的无奈与不满。
- “可笑兰坡未苦清”:自嘲自己在兰坡生活清闲,未经历真正的艰辛。
- “不管北山怨猿鹤”:不理会北山的孤独与悲哀,象征着对世间苦难的思考。
- “竟从南海掣鳌鲸”:表达诗人追求理想的勇气与决心。
- “赏延于世愧在我”:对获得荣誉与赏赐的歉意,意识到自己与百姓的距离。
- “思济斯民同此情”:对百姓苦难的共情,显示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轩冕傥来来则受”: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 “未来犹可以诗鸣”:强调即使身处荣华,仍然可以用诗歌表达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科举比作束缚的韁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束缚感。
- 对仗:全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在面对荣华富贵时的淡然态度,彰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韁锁:象征束缚与限制,反映诗人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 兰坡:象征清闲与宁静的生活,暗示诗人内心的矛盾。
- 北山、猿鹤:表现孤独与哀怨,反映诗人对自然与人世的思考。
- 南海、鳌鲸:象征着宏伟的理想与追求,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韁锁”所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物
- B. 科举制度
- C. 个人情感
- D. 社会责任
-
诗人提到的“兰坡”象征什么?
- A. 清闲生活
- B. 繁华城市
- C. 社会责任
- D. 个人奋斗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 B. 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C. 对名利的绝望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涛《兰坡过省》与王维《鹿柴》:两者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李涛更关注社会责任与内心的冲突,而王维则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个人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涛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