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娇鸟隔花啼,轻帆度小溪。
岸容频改树,麦秀不分畦。
流水心俱静,春山黛与齐。
风前能睇望,人在夕阳西。
白话文翻译:
娇嫩的小鸟在花丛中啼叫,轻快的帆船在小溪上行驶。
岸边的树木频频变换形态,麦子在田间茁壮成长,难以分辨畦沟。
流水静静流淌,春天的山色与水面齐平。
在风中可以眺望远方,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娇鸟:形容小鸟可爱、娇嫩。
- 隔花啼:在花丛中啼鸣。
- 轻帆:轻快的帆船。
- 岸容:岸边的景色。
- 频改树:岸边的树木形状频繁变化。
- 麦秀:指麦子茁壮生长的样子。
- 不分畦:没有明显的田畦之分。
- 流水心俱静:流动的水面一片宁静。
- 春山黛与齐:春天的山色与水面平齐,色彩深沉。
- 风前能睇望:在风中能够眺望远方。
- 人在夕阳西:人影在夕阳西下时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整体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的自然景象,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光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诗风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舟行》写于春天,正是自然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舟行》是一首描写春日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开头两句“娇鸟隔花啼,轻帆度小溪”,用鸟声和水声交织,生动地呈现了春日的气息。鸟儿在花丛中啼叫,轻舟在溪水中荡漾,似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的“岸容频改树,麦秀不分畦”,则展现了岸边的树木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麦田中麦子正茁壮成长,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长过程的赞美,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流水心俱静,春山黛与齐”一句,将宁静的流水与春天的山色相结合,形成了美丽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最后一句“风前能睇望,人在夕阳西”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索,夕阳的余晖照映着归途,给人一种归隐和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透过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传递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娇鸟隔花啼:描绘春天的鸟儿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传递出春的生机。
- 轻帆度小溪:轻盈的帆船在小溪上行驶,表现出轻快与自由的感觉。
- 岸容频改树:岸边的树木随着春风变化形态,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麦秀不分畦:麦田生长旺盛,难以分辨出田畦,表现出丰收的希望。
- 流水心俱静:流水的宁静,给人以心灵的平静。
- 春山黛与齐:春天的山色与水面相接,形成美丽的画面。
- 风前能睇望:在风中,可以远望,寓意着向往与思考。
- 人在夕阳西:夕阳西下,给人一种归家的温暖与思考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山黛”,将山的颜色比作黛色,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流水心俱静”,赋予流水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娇鸟隔花啼,轻帆度小溪”,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归属感的追寻,传递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鸟:象征春天的生命与活力。
- 轻帆:象征自由与轻快的生活方式。
- 岸容: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多样性。
- 麦秀:象征丰收的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流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流动的时间。
- 春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舟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侯光第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的“娇鸟隔花啼”描述了什么?
A. 鸟在树上啼叫
B. 鸟在花丛中啼叫
C. 鸟在水边啼叫
D. 鸟在天空中啼叫 -
诗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的诗作。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思考。
诗词对比:
- 侯光第的《舟行》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舟行》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鹿柴》则体现出秋冬的萧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侯光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