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观日出》
时间: 2025-01-04 08:4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山观日出
作者:陆游
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
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
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
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玉山附近系船停靠,清晨时分观赏日出的壮丽景象。太阳从水面上升起,让人觉得江面更加开阔。远处的波光粼粼,像红色的鱼鳞;晨雾散开,仿佛打开了一个金色的盘子。阳光照射在楼塔上,色彩斑斓,映衬着浮云。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文笔不够雄浑,只能吟咏那秋月的寒冷。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罗浮山上观望,感受海浪的涌动,直到夜晚未尽。
注释:
- 系船:停船。
- 浮玉山:指玉山,意指美丽的山。
- 日轮擘水出:日轮从水面上破开而出,形象生动。
- 遥波蹙红鳞:远处的波光像红色的鱼鳞一样。
- 翠霭:青翠的雾气。
- 金盘:指日出时的美丽景象。
- 射:照射,映射。
- 楼塔:指楼阁和塔楼。
- 丹碧:红色和绿色,描绘了美丽的颜色。
- 罗浮:罗浮山,著名的风景名胜。
- 涌海夜未阑:海浪涌动,夜晚还未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诗歌内容多反映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祖国山河的美景中,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金山观日出》以清晨的日出为主题,描绘了江面上日出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面、波光、晨雾等多种自然元素的美丽,表现出一种开阔、清新的意境。尤其是“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通过“擘水”这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太阳升起的瞬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情感上,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虽然略带惆怅,但却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壮美,也有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系船浮玉山:在美丽的玉山旁系船,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
- 清晨得奇观:在清晨看到美丽的景象,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希望。
- 日轮擘水出:太阳从水面升起,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始觉江面宽:随着太阳的升起,江面似乎变得更开阔,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遥波蹙红鳞:远处波光粼粼,像红色的鱼鳞,展现了江水的生动。
- 翠霭开金盘:晨雾散开,仿佛打开了金色的盘子,象征美好与富饶。
- 光彩射楼塔:阳光照射在楼塔上,表现出光辉灿烂的景象。
- 丹碧浮云端:红色和绿色的色彩映衬在浮云之上,增添了美感。
- 诗人窘笔力:诗人觉得自己文笔不够雄浑,表达了谦逊。
- 但咏秋月寒:只能吟咏秋天的寒月,暗示了对人生的感慨。
- 何当罗浮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罗浮山上观望。
- 涌海夜未阑:海浪涌动,夜晚尚未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遥波蹙红鳞”比喻波光如鱼鳞,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如“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景与情融为一体。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轮:象征希望与新生。
- 江面:象征广阔与包容。
- 波光:象征生动与变化。
- 翠霭:象征清新与纯净。
- 金盘:象征美好与富饶。
- 楼塔:象征人文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生活在什么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日轮擘水出”描述的是什么现象?
A. 月亮升起
B. 太阳升起
C. 星星闪烁
D. 云彩飘动 -
诗人希望在何地观望?
A. 玉山
B. 罗浮山
C. 泰山
D. 黄山
答案:
- B. 宋代
- B. 太阳升起
- B. 罗浮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望海潮》(李煜)
诗词对比: 比较陆游的《金山观日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侧重于日出的壮丽,而王维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山居氛围。陆游的诗意象鲜明,充满朝气;王维的诗则更显淡雅,传达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