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竹》
时间: 2025-01-19 19:1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白话文翻译
用荆条编制篮筐小心呵护,培养出寒碧般的竹子映照着涟漪。
清风轻轻拂过大地,秋天已经悄然到来;
烈日高悬在天空,正午的时光却毫无察觉。
解开竹箨时听见竹叶沙沙作响,放眼望去初见竹梢叶子稀疏。
闲暇之时我想常来这里,枕着竹席让我随处安然。
注释
- 插棘:用荆棘编制,形容用竹子编织的篮子。
- 寒碧:形容竹子的颜色清冷而美丽。
- 沦漪:水波荡漾的样子。
- 簌簌:形容竹叶或风吹过时发出的声音。
- 官闲:指作者身为官员时的闲暇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救国,作品跌宕起伏,富有激情,尤其擅长抒情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风格豪放而又细腻,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东湖新竹》写于陆游晚年时期,彼时他已经经历了许多政治挫折,心中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向往交织在一起。东湖是陆游喜欢的游玩之地,诗中以竹为题,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东湖新竹》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开篇的“插棘编箩谨护持”,不仅描绘了竹子生长的艰辛,也是对生命的珍惜和保护。接下来的“养成寒碧映沦漪”,将竹子的青翠与水面的涟漪相映成趣,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秋天即将来临的氛围,清风轻拂大地,似乎在传递着季节更替的微妙感觉。这一段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含着人对自然法则的感悟,对生命的思索。
后半部分描绘了竹叶在风中的声音和竹梢的初生,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最后两句“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依恋之情。全诗以竹为象征,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插棘编箩谨护持:用荆棘编制的筐子小心维持,暗示着竹子的生长需要精心呵护。
- 养成寒碧映沦漪:竹子生长得如寒碧般美丽,与涟漪相映,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清风掠地秋先到:轻风掠过大地,预示着秋天的来临,体现了季节的变化。
- 赤日行天午不知:正午时分,阳光高照,似乎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并不在意,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意态度。
- 解箨时闻声簌簌:解开竹箨时,竹叶沙沙作响,传递出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放梢初见叶离离:初见竹梢,叶子稀疏,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 官闲我欲频来此:身为官员,闲暇时想常来此地游玩,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枕簟仍教到处随:虽身在官场,但仍希望能在自然中随意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寒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色彩。
- 拟人:自然的变化被赋予人的情感,如“清风掠地”,使得景物更为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竹子为中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竹子的生长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繁世事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力量。
- 清风:象征着宁静与自在,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成熟,暗示着人生态度的反思。
- 涟漪: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反映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湖新竹》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解箨时闻声簌簌”中的“簌簌”形容的是? A. 风声
B. 水声
C. 鸟鸣
D. 竹叶声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竹里馆》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东湖新竹》 vs. 王维《竹里馆》
- 主题:两首诗都以竹子为主题,但陆游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竹林带来的安静与隐逸生活。
- 风格:陆游的诗歌情感丰富,描写细腻;王维则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