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龚立道昆山栖闲堂》

时间: 2025-01-04 08:51:25

我居山阴古大泽,出门尚恨风烟迮。

欲求旷快舒眼力,梦中去作栖闲客。

栖闲主人计不疏,万卷读尽家藏书。

平时不喜入城府,况肯自屈承明庐!

听鸡束带谁不尔?

明时可仕君独止。

不妨借地作园林,买山岂是巢由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题龚立道昆山栖闲堂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居山阴古大泽,出门尚恨风烟迮。
欲求旷快舒眼力,梦中去作栖闲客。
栖闲主人计不疏,万卷读尽家藏书。
平时不喜入城府,况肯自屈承明庐!
听鸡束带谁不尔?明时可仕君独止。
不妨借地作园林,买山岂是巢由事?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山阴的古大泽,出门时总是恨恨那风烟缭绕。
想要寻求开阔舒适的视野,梦中去做一个栖闲的客人。
栖闲的主人对我很热情,家中藏书万卷,我都读遍了。
平时我不喜欢进入官府,何况愿意屈身去承受明庐的束缚呢!
听见鸡鸣束带,谁人不这样?明理的人可以在朝廷中仕官,我却独自停留。
不妨借一块地方来做园林,买山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 山阴: 地名,指的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一带。
  • 大泽: 指大水面,可能是指湖泊或沼泽。
  • 风烟迮: 风吹起烟雾,环境幽暗。
  • 栖闲客: 指悠闲自在的游客。
  • 束带: 形容穿着整齐,表示准备出门。
  • 承明庐: 意指在明朝的官府中任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醉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和词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抗击金敌、恢复南宋政权的努力中度过。陆游以豪放和清新的风格闻名,作品情感真挚,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表达了他在动荡的社会中追求内心宁静与安逸的愿望,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书籍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了陆游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与对自由自在的珍视。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居住的环境,表明了他对外界纷扰的厌倦,以及内心对宁静的渴望。第二联中,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栖闲生活的向往,显示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精神。接着,诗人以“平时不喜入城府”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进一步强调了他宁愿过清闲生活的决心。最后几句则通过对园林和山的构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居山阴古大泽: 描述自己的居住地,暗示环境的幽静。
  2. 出门尚恨风烟迮: 表达出门仍感到不快,说明诗人对外界的厌烦。
  3. 欲求旷快舒眼力: 期望能有开阔舒适的视野。
  4. 梦中去作栖闲客: 梦想成为一个悠闲自在的客人。
  5. 栖闲主人计不疏: 表示栖闲的主人对诗人的热情接待。
  6. 万卷读尽家藏书: 强调自己对读书的热爱。
  7. 平时不喜入城府: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况肯自屈承明庐: 自然不愿屈身于明庐的束缚。
  9. 听鸡束带谁不尔?: 反问,强调人人都需要生活。
  10. 明时可仕君独止: 明理的人总是能在朝廷中任职,而我独自停留。
  11. 不妨借地作园林: 借一块土地来建造园林。
  12. 买山岂是巢由事?: 认为拥有山并不算什么。

修辞手法: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 “栖闲客”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反问: “听鸡束带谁不尔?”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逃避和对自然与知识的热爱。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阴: 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 大泽: 象征广阔的心胸与自由。
  • 栖闲: 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书卷: 知识与学问的象征。
  • 园林: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 A. 官府
    • B. 栖闲
    • C. 风烟
    • D. 学问
  2.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厌倦
    • C. 崇拜
    • D. 中立

答案:

  1. B. 栖闲
  2.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寄题龚立道昆山栖闲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地表达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欣赏。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